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中縣拍瀑拉族 重現平埔祭儀

2008/09/03 06:00

沙鹿社區媽媽教室成員重現拍瀑拉族的「牽田」歌舞。(記者蔡智銘攝)

記者蔡智銘/沙鹿報導

曾是平埔族拍瀑拉族聚落的台中縣沙鹿鎮,昨日上午在沙鹿洛泉里普善寺舉辦祭祖活動,今年特別在祭祀後進行傳統「牽田走標」中的牽田歌舞,希望喚起外界對平埔族文化的重視,將來重現「牽田走標」的習俗。

擔任主祭者是拍瀑拉族「遷善南北社」主委潘通寶,供品也和漢人祭祀不同,包括五份生豬肉、五條有鱗生魚、五塊豆干、十五個飯糰及一瓶米酒。祭祀開始,潘通寶手持米酒,齊眉而拜,口念拍瀑拉族特有的祈福之語,再依序拿起各項祭品祭拜「遷善南北社歷代祖宗靈位」,儀式結束後,祭品擺放至中午過後再收回,飯糰由族人自行取用。

依據弘光科技大學副教授計文德提供的資料指出,台灣土著民族依政治及歷史發展中,是否受到漢化,區別為「平埔族」及「高山族」兩大類,根據荷蘭人占領台灣時留下的資料,平埔族約有五萬人,分為西拉雅族、洪雅族、巴布薩族、拍宰海族、拍瀑拉族、道卡斯、凱達格蘭族與噶瑪蘭族等八族。其中,拍瀑拉族分布在現今大甲溪以南,大肚溪以北,大肚丘陵以西至海岸一帶山坡及平原上,聚落分布有牛罵社、沙轆社、水裡社及大肚社四處,若以現今行政區畫分,則含蓋台中縣的清水、梧棲、沙鹿、龍井、大肚、烏日等六鄉鎮,部分族人曾於清道光三年前後,移墾南投埔里盆地。

失傳許久的「牽田走標」習俗,由沙鹿社區媽媽教室的成員擔綱演出,她們穿上根據文獻記載所製成的平埔族服飾,圍成圓圈表演牽田歌舞。也是拍瀑拉族後代的南投埔里大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麗盆趕來參加祭典,看到傳統的牽田歌舞重現,忍不住熱淚盈眶。

計文德表示,「牽田走標」原稱做「走躔」,是一種賽跑型的祖靈祭,讓部落健壯的男人做競走來祭拜祖先的活動。沙鹿拍瀑拉族祖靈祭最早見於文獻,是在1901年9月24日《台灣日日新報》一篇〈熟蕃走躔〉的報導,描述農曆8月2日是「走躔之期」,「走躔」類似漢人的過年,要準備供品拜祖先。而「牽田走標」就是在祭儀結束後,族人在廟前廣場不分男女老幼,手牽手圍成圓圈,邊唱歌邊跳舞,「牽田」完成後再進行走標,在該社舊址北邊的媽憐山下(現沙鹿鹿寮國中一帶)分五個地點插上布標,讓部落中強壯的未婚男子競走,首先取得標族回來的勇士可優先選擇族中的美女為妻,當天晚上眾人還會到優勝者家中吃慶功宴,一起喝酒、唱歌、跳舞直到深夜。而在漢族文化的影響下,「牽田走標」傳統已流失,取而代之的是演戲酬神的廟會形式,拍瀑拉族人也仿漢人成立祭祀公會,供奉祖先牌位,這些改變也說明了優勢文化的影響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