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平野久美子新書 回顧台灣多桑時代

2008/11/11 06:00

平野久美子新書發表,圖為葉英晉(左起)、平野久美子、本報董事長吳阿明、張文芳。
(記者胡舜翔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一個社會的組成來自無數個有「父親」、「母親」的家庭,可能父親或母親不在了,但身為孩子至少會心生想像或留有懷念。於是,關於日本報導文學作家平野久美子的新書《多桑的櫻花》,就有了初步的理解。

生於日本東京都的平野久美子,1973年學習院大學法文系畢業,任職於出版社後開始寫作,專注報導東亞、東南亞之歷史文化及其與日本的關係。因此,多年來在華語地區包括香港、台灣等地旅行,並有諸多關於文化觀察的著作,包括《鄧麗君之夢》、《食物吐露的香港史》、《台灣好吃大全》等。

這次在台出版《多桑的櫻花》中文版,乍看以為是寫日本爸爸種的櫻花樹,實際上並非如此,簡單說,這是一位戰後日本第二代作家,以台灣的「多桑」(當年稱多桑的現多已七、八十歲)來映照她對日本「多桑」的理解與想像。由書中這段文字,或可比較清楚:「在日治時代接受日本教育的人,喚做『日本語族』,也叫『多桑』。他們在梅花移到台灣島上之前,取了日本名,領受『教育敕語』,日本的價值觀深透他們的心。戰後國民黨到了台灣,帶來了梅花,帶來另一種文化,卻也帶來多桑和下一代的代溝,某種程度上,也帶來多桑與社會的格格不入。」

為了深入了解台灣「多桑」,平野久美子在台灣展開近乎田野調查的訪問行程,早年為習日本語成立的台灣「友愛會」,現在一百五十位會員、平均年齡約七十五歲,每位都嫻熟日語,因此也成為平野久美子很重要的協助。

昨天平野久美子親自來台出席新書發表會,友愛會幹事張文芳及在資料尋找上提供諸多協助的葉英晉,也都出席一同回顧這個逐漸被遺忘的「多桑」時代。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