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為自由而戰 英倫隨筆之十一

2009/03/11 06:00

◎王丹

前面的專欄曾經提到,2月我在柏林參加一場研討會,聆聽了牛津大學教授,著名歷史學家Timothy Garton Ash的精采演講,令我印象深刻。結果上個週末我參加聖安東尼學院的「高桌」(High Table)晚餐的時候,居然遇到Ash教授主動過來打招呼。原來他根本就是我們聖安東尼學院的成員。

Ash教授不僅是權威的歷史學家,也是一位深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他在《衛報》每週一篇專欄,針砭時弊不遺餘力,也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活動。最近英國一批知識分子和公眾人物推動維護自由的社會運動,Ash教授就是發起人之一。

3月1日,一場旨在維護公民自由,反對政府濫權的公民會議在英國的八個主要城市同步舉行,主會場設在倫敦的布魯姆斯伯里——一個著名的知識分子社區,超過1500名聽眾,自願付出35鎊的入場門票參加了會議。150名著名的社會公眾人士,如作家Philip Pullman、音樂家Brian Eno、記者Fatima Bhutto、《衛報》總編輯Alan Rusbridger、人權律師 Helena Kenneday,當然,還有Ash教授等,在不同城市的會議上就同樣的主題發表演講。他們批評英國政府和法院合作,利用人們對恐怖主義的恐懼,蒐集過分詳細和大量的公民個人資訊,把英國推向「數據式警察國家」的邊緣。他們呼籲人民行動起來,在下次選舉中表達不滿,防止公民的自由被政府侵犯,防止新的科技手段被政府用來監控人民。

去年以來,圍繞晶體身分證的政策,英國社會的熱烈討論就持續不斷,而最近英國政府修改相關法律,允許政府官員調閱遍布英國大街小巷的監視器的畫面,更是火上澆油。連聯合國的人權高級專員都對這樣的政策提出批評。反對最激烈的就是公眾知識分子群體,而他們的反對也逐漸得到了民眾的響應。去年,支援晶體身分證政策的民眾達到80%,而最近的民調則發生大逆轉,80%的民眾對這個可能導致太多個人資訊被政府掌握的政策表達反對意見。這次有這麼多的民眾願意付出不菲的門票(收入將用於民權運動的推展)來參加會議,也可以看出公眾的擔憂正在蔓延。

這次的公民行動的名稱是「現代自由公約」,由50個民間組織和《衛報》等媒體共同發起,宗旨是:「呼籲人民警惕在反恐,金融危機以及數據國家的壓力下,人民的基本權利與自由受到的威脅」。Ash教授告訴我,他認為這次的行動,有一個重大的意義,那就是參與的人跨越黨派界限,囊括了各種不同政治立場的人物。

而從這次公民運動中,我也彷彿看到了民主制度的精髓部分,那就是公民行動的力量。政府永遠有侵犯人民自由的衝動,所以人民永遠要有抵抗政府的自覺意識。在一個真正的民主制度下,人民不僅隨時要警惕國家以及國家政策對公民個人自由的侵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隨時準備採取行動,用公民社會自己的力量來保衛自己的自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