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奇蹟就在Mont-Saint-Michel-----法國聖米歇爾

2009/03/18 06:00

小羊肉吃來沒有腥羶味,好吃!

記者莊士賢/法國報導‧攝影

退潮時,隨嚮導走在沙洲上頗有趣。

雖然不是虔誠的宗教信徒,但當我來到法國北部著名的聖地─聖米歇爾山(Mont-Saint-Michel),眼見此海中孤島獨特的潮汐景觀及宗教建築,一股感動與震撼湧現心中,驚呼「不可思議!」的同時,也理解為何很多人說這裡是人生必走訪點的原因了。

夜晚的聖米歇爾山,燈光照耀山城展現另種美景。

神秘島城 遺世獨立沙洲上

漫步修道院迴廊與庭院,一種寧靜雅致的感覺油然而生。

當車行駛到連接聖米歇爾山與陸地的堤防道路,長長的道路像是無盡頭地綿延至海上天邊,路盡頭的另端就是孤立在海灣沙洲上的聖米歇爾山。往堤道旁望去,大片的海岸草地上眾多羊兒優閒低頭吃草,還不時發出咩咩聲。再往遠方看去,廣闊沙洲、沙灘上偶有海鳥飛翔掠過或覓食,隨著陣陣海風吹來,聞得到淡淡的鹹鹹海味。

聖米歇爾山獨特的潮汐景觀與宗教建築令人讚嘆,它也是法國北部著名的朝聖地。

走到堤道盡頭,錐狀的岩山─聖米歇爾山就在眼前,山底城牆圍繞成一獨立島城,城內,石屋建築櫛比鱗次遍布岩山山壁上,岩山最頂端則聳立著教堂與修道院,哥德式建築的尖塔、高樓直衝天際。

這個原本荒蕪的岩石島,如何演變成今日頗具規模的山城小鎮?據悉,這兒往昔被稱為墓石山,是為墓地用途,加上地理環境特別,漲潮時小島為海水所包圍,退潮時露出岸邊淤泥方可步行島上,增添其神秘氣氛。

天使托夢 「神指建城」說

島上發展淵源於西元708年,據說當時Avranches區的主教Aubert夢見大天使聖米歇爾指示他在此島建造聖堂,起初他對於大天使的托夢指示有所懷疑而未有任何行動,直到大天使連續3次出現夢中,且用「神指」在他的頭顱上「指」出一個凹洞,他決定遵從神意在島上興建聖堂。

10世紀時,本篤會在此興建修道院,修士們在此過著隱修生活,山城也逐漸發展。11世紀島的頂端新建一羅馬式大教堂,13世紀初時法蘭西併吞諾曼第,教堂旁的修道院遭火燬壞,之後法王Philippe August新建2棟3層高的哥德式建築,就是今日著名的宏偉修道院─Merveille(意為「奇跡」)。爾後教堂與修道院陸續擴建或修建,逐漸發展至今日具規模的宗教建築群,也成為朝聖之地。

15世紀英法百年戰爭時,聖米歇爾島因其地利優勢未被英軍占領,成為鼓舞民心的象徵之一。宗教革命、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執政期間,島上的修道院一度成為監禁囚犯的監獄,直到1874年修道院才再度回歸宗教用途,且獲得國家資助加以整修。1870年代末,連接聖米歇爾島與陸地的堤道修建完成後,人們無須再冒險越過沙洲步行至島上,可直達島上朝聖。

看著走過逾千年歲月的聖米歇爾山,歷經眾多淬鍊依然屹立,覺得與其神奇傳說相符合,我也很慶幸自己能眼見傳奇!

奇景1:潮汐景觀

聖米歇爾島特別的漲退潮自然奇景觀是吸引人慕名而來的原由之一。

抵達聖米歇爾島時已經退潮,就見圍繞島的海灣露出淤泥,站在山頂上之修道院的平台往下望,廣闊沙海圍繞整島,趁著退潮時期,不少民眾隨嚮導漫步走在廣闊的沙海上,或在沙灘上玩耍,留下一長串腳印,當地人諄諄告誡「看似平坦安全的沙地實際暗藏危機,底下有眾多流沙、暗流,不小心陷落難以抽身,很危險,一定要跟隨有經驗嚮導帶領步行,而沙地步行較耗費體力,一趟約歷時2小時走下來,運動量頗大」。

傍晚時分從山上走下來,海水開始漲潮,走出城門外時站在堤道上就見海水不斷湧進海灣內,原本的沙洲逐漸消失不見為海水所覆蓋,山城牆邊也逐漸為海水圍繞,而位在聖米歇爾島對面的另一個小岩石島,此時也被海水所包圍,不再是之前所見的沙海環繞景觀。原本停泊於堤道岸旁的車輛這時也紛紛移開,以免被潮水捲進海中,旅客也陸續離開岸邊走至堤道上觀潮。

據說,海水漲潮時速度相當快,順風時最快可達每小時30公里,漲、退潮時海面高度落差可達14公尺,詭變潮汐也令往昔很多人走越沙洲時被潮水捲走。雖然走訪時並非大潮期,但看著快速湧現的海水、聽著浪濤聲,不難想像大潮時的壯觀景象。因此,一走進聖米歇爾山入口處,即可見當日漲退潮的時間,提醒遊客注意安全。

堤道建築後,人們雖然無須冒險渡過沙洲,但以往海水漲潮,聖米歇爾成為海中孤島的景觀也不復見,而堤壩破壞海水原有漲落規律,海灣的流沙與淤泥日益嚴重,海岸也逐漸向小島趨進。為恢復昔日的獨特景觀,政府單位目前正在進行新計畫,在河灣河口建大壩避免淤泥流入河中,退潮時可幫助泥沙沖到海峽中,現在的堤道也將拆除改為橋,既便利人們前往島上,海水流過橋下仍可再見海中孤島景象。

奇景2:宗教建築

走進山城,穿過城門及吊橋,即踏上島上唯一的大街(Grande Rue),沿著街道蜿蜒往上走至山頂,就是宏偉的修道院所在。走過長串石階來到頂端的教堂,前方廣場原是教堂一部分,坍壞後未修建成為目前居高鳥瞰的最佳地點之一。走進教堂,古樸的石柱、拱門、拱廊有著羅馬式建築風格,但教堂後方風格迥然不同,坍塌重建的主壇區是尖拱、高聳的哥德式建築風格,有趣的是,2種風格融合不突兀,呈現獨特美感。

隨後走至教堂旁的Merveille修道院(奇跡修道院),由2棟3層樓建築組成的修道院,垂直依山而建的技術讓人佩服不己。東側建築一至3樓分別是接濟窮人與朝聖者使用的施舍廳、款待達官貴人的貴賓廳及修士們用餐的食堂;西側建築則是倉庫、修士繕寫的騎士廳及修士讀書、漫步的迴廊區。修道院內各廳大多是哥德式建築風格,如騎士廳尖拱高窗、尖拱廊柱,從廳內抬頭仰望,尖拱頂端有接近上天之感。

修道院的迴廊與教堂並列,走至迴廊,方形中庭有著庭園雅致寧靜,果然是思考、散步或聊天的好地方。環繞的迴廊令我很感興趣,2行尖拱廊柱交錯排列,視覺上有增加空間之感,也可以負荷迴廊重量,細看各柱頭造型雕飾皆不同,又令我讚嘆。從迴廊靠海面向下眺望,可觀海景,又是不同視野感受。據說現今仍有修士在修道院中修行,可惜未能在迴廊處巧遇行蹤神秘的他們。

修道院第二層樓與教堂底下部分相連通,走在其中好像走迷宮般。至教堂下方,隨即看見不少地下小教堂、禮拜堂、走廊通道及巨大圓柱,這些就是支撐教堂的地基所在,尤其是位於教堂主壇底下的巨柱地下小教堂,數人合抱的大柱子讓人嘖嘖稱奇。其中一處可見巨大木輪及繩索,走至窗門邊還見一滑道,據說往昔是由數人站在輪中推轉木輪,用繩索將物資由滑道從山底運至修道院。

走出修道院後內心仍是為神奇建構讚嘆,忍不住讚道:「真是奇蹟啊!」

在地美食 蛋包&小羊肉

聖米歇爾山有神奇建築、自然景觀之外,也有知名在地美食,最為眾人知曉的就是城門口的La Mere Poulard蛋包。店門口的鐵招牌上有著創辦人製作蛋包圖樣,店內開放的廚房可見廚師將眾多蛋打到鐵桶中,然後手工大力攪動蛋液,之後放置平底鍋中,再由另一人將平底鍋放在炭爐上燒烤。手工製的蛋包份量頗大,吃來口感滑嫩、綿密又鬆軟,還可加上蔬菜、水果或海鮮肉類等,品嘗不同滋味與口感。

蛋包外,當地小羊肉也是頗受好評,據在地人表示,此處海岸的草因浸泡潮水鹽分較高,羊群吃草後肉質有天然鹹味,吃來較沒有腥羶味,嘗試吃一口,果真沒有太重的羊羶味!

旅遊資訊

◆航班:前往聖米歇爾山可由巴黎搭火車前往,目前台北至巴黎航線有長榮飛航。

◆簽證:需辦理申根簽證。

◆時差:冬季時令慢台灣7小時,夏季時令慢6小時。

◆匯率:一歐元約兌換新台幣44元。

◆相關資訊洽詢法國觀光局:網址http://tw.franceguide.com/;電話:(02)27148987。

◆出團情報:可洽加利利旅行社,電話:(02)27173188。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