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文學格子舖】電影

2009/03/30 06:00

馬利與我(圖◎太陽臉)

購物需知:

震撼教育(圖◎太陽臉)

暗室裡播映的情節,直到離開了虛構,回返現實,都還如影隨形。那麼,格子裡上檔的12種電影,是否也暗中疊合了你真實難辨的人生?

Trick(圖◎太陽臉)

下回主題【愛情】,敬請鎖定閱讀。

針鋒相對(圖◎太陽臉)

【Gloomy Sunday】◎隱地

Gloomy Sunday(圖◎太陽臉)

一部讓女性看了快樂到不行的電影,你瞧片中三個男主角──開餐廳的拉西婁代表財富,鋼琴家安德拉許代表才華和藝術氣質,德國軍官漢斯代表權力,三個男人都愛著我們的女主角伊洛娜,特別是對伊洛娜一往情深的拉西婁發現無法贏得她全部的心,仍願和安德拉許分享她的愛。而伊洛娜亦表現得有情有義,對兩個男人均全力保護,甚至為了營救拉西婁,不惜犧牲自尊。

善惡標準(圖◎太陽臉)

電影的產生,源自一首聽了會讓人自殺的鋼琴曲〈Gloomy Sunday〉(憂鬱的星期天),前後一百多人的死亡,更讓這首曲子成了新聞,也成了小說家的題材。改編後的電影,重點放在解剖人性,讓人歎息又引人共鳴。

故事起點(圖◎太陽臉)

【善惡標準】◎吳晟

幽靈(圖◎太陽臉)

50年代我的童年,鄉下小孩幾乎沒機會看電影,我較好命看了幾部,印象最深的是《邊城英烈傳》。當時看到「紅番」,持矛拿斧頭殺人,緊張得直喊壞人,看到騎兵隊制服光鮮,縱馬奔馳出場,持槍掃射「野蠻」而「殘忍」的紅番,全場響起鼓掌歡呼。

喉結與承諾(圖◎太陽臉)

中學及大學階段,獨自寄宿在外,我有二大嗜好,其一是閱讀文學作品,其二是看電影,台語片、國語片、日本片,當然繼續看西部片。有次和女友去看《草莽雄風》,看到印地安契伯族酋長的故事。對於印地安民族怎樣滅亡,終於有所了解,悲憤莫名地寫了首長詩〈鼓聲之末〉控訴。而今翻出來重讀,幽然長歎啊;不知道我們的社會,有多少「成年人」,仍繼續停留在為騎兵隊歡呼的童稚標準裡?

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圖◎太陽臉)

【喉結與承諾】◎袁瓊瓊

我因為某部電影愛上那個演員。只看了一次,自己一個人在電影院。人很少。我坐在空落落的戲院裡,看著放大的男人的臉。女主角要離開,男人站在她身後,想說話,開不了口。導演給他大特寫,他乾澀地張嘴,之後喉結滑動,他吞嚥口水,艱難地說:「我想……我愛妳。」

他的遲疑那樣富於張力,我被他的演出感動。幾年了,忘不了那個滑動的喉結,那個艱難的,承載了對於承諾的遲疑和困惑的喉結。

男人的怯於承諾,於是便和那上下滑動的喉結連結,我在等待和要求時,在男人迴避時,總會想起這部影片裡的喉結。

【電影】◎羅智成

那是一座帶著懷舊氣息又極為豪華的電影院,有著高身兆典雅的主廳、舒適的座椅、真正身歷聲的音響、完整包裹著視覺的大銀幕、像頭等艙一樣供應著的精美餐飲和溫暖毛毯……整個空間彌漫著私密又適於分享的氛圍;最重要的,他們無限制放映的隨選電影真的十分好看,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時代拍攝的,都有引人入勝的情節、魅惑人心的主角和栩栩如生的場景,讓人看完之後總是欲罷不能、低迴不已。

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這座電影院。為了什麼樣的不快的理由、又如何來到這個場所,他已經想不起來;只記得又哭又笑地看完電影後,才一走出電影院,迎面而來的燥熱氣候、喧囂街頭、令人憎惡的現實和難以面對的巨大挫折又把他逼回電影院去。

他又繼續看了幾部電影,再次出來的時候已經夜闌人靜,他不想回家,更不想回家守候那永遠不會打過來的電話,於是他又退回電影的世界裡。

在電影的世界裡是多麼容易打發時間啊!一下子天就亮了!一下子天就黑了!一下子這一輩子就過去了!

影片中,他一直孤伶伶地坐在觀眾席上看電影,一邊吃著不知第幾盒的爆米花,腿上蓋著毛毯。

他始終沒有離開那座戲院。那部跟一輩子一樣長的電影也一直沒有演完。

【Trick】◎陳克華

在大賣場買到了一部已經不新的同志片:《Trick》。原只想打發時間,加上那個可怕的中文譯名:天雷勾動地火,原先期望並不高。誰知電影處處充滿神來之筆,將兩個萍水相逢的紐約同志,一夜無處可做愛的難堪處境,描繪得淋漓盡致。一句「你怎能叫一夜情明天晚上再來?」令人絕倒。而最堪稱奇的是那位飾演脫衣舞男Mark的男演員,舉手投足活脫就是Gay到骨子裡去的混吧同志樣,上網一查,卻明文性取向為直男(Straight),教人納悶。而片尾男主角得到了Mark的真實電話號碼,那一臉幸福的表情,具體了犢牲之愛(Poppy love),更勾起了我年少無數甜蜜的回憶。是的,一個號碼,代表了一個希望,我年少時曾經這麼想。

【針鋒相對】◎駱以軍

艾爾.帕西諾與羅賓.威廉斯對手飆戲的《針鋒相對》裡,老艾演的警探誤殺年輕同僚,恰因警局內部風紀高層與刑事系統山雨欲來之權鬥風暴,硬漢神探說了謊,從此愈陷愈深於老羅賓演的推理小說家身分之殺人犯的人性暗影棋戲。劇本還好,主要是老艾被困在懸案與自身道德衝突之阿拉斯加小鎮,那讓人瘋狂、崩潰,一夜一夜皆輾轉不成眠的永晝。入夜旅館窗縫仍透進稜刀般的強光。「太亮了……」那種雙目被煮沸之光灼傷,疲憊渴求一睡的恐怖感,此希區考克的黑夜更讓我聳慄。

【震撼教育】◎何致和

最初的那段戀情不一定是最美好的,卻往往是最殘酷的。《美國最後的處女》這部電影,替當年所有情竇初開的少年上了最現實的一課。

這部片子讓他體驗到三次震撼。無比清純又充滿靈性的女主角失身懷孕,這是第一個令人椎心泣血的震撼。痴心男主角什麼都不計較,背起黑鍋挺身照顧,這個震撼讓他自覺渺小。度過困境的女主角,在一場派對上又重投始亂終棄壞蛋的懷抱,這個震撼讓他目瞪口呆,後悔自己花錢買票進來看這場電影。

他忿忿不平在日記上寫下這句影評:這部電影根本就是一部災難紀錄片,而不是關於愛情。

【瓊瑤】◎賴香吟

那是一部忘了片名的瓊瑤電影,除了林青霞的清麗,其他全已模糊到令人懷疑事情否真正發生過的地步。如此淡薄記憶還讓人惦念的不是電影如何,而是父母年輕的模樣:原來,他們也曾像戀人那樣去戲院裡看愛情故事?我那總是如同螻蟻營生庸庸碌碌的父母如何會有餘裕談愛情?瓊瑤故事裡的人與事,相較我們貧瘠生活,差異又是何等之大?坐在父親腿上,我以為電影是他難得送給孩子們的新奇禮物,殊不知他們亦在其中幻想,幻想愛情這神奇妙藥如何解決身邊各種令人憤恨而絕望的差異;風行七○年代的瓊瑤電影,以差異始以愛情終,我渺小的父母總也趁年輕和人做了片刻的夢,但那恐怕是他們人生中絕無僅有的一次而已。

【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郝譽翔

在北野武《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中,我聞到了大海的氣味,聽到了什麼叫做安靜。沒有言語,沒有表情,沒有誇張的憤怒,或是恣意的大笑,只有海浪周而復始地拍打過來,漫上沙灘,漫上赤裸的雙腳。光滑的腳背,趾甲剪得圓圓的,像是在太陽下安安靜靜做著日光浴的,一排發亮的小小貝殼。

這是一部藍色的電影。藍色的天空。藍色的海浪。以及沒有摻入任何一點雜質的,乾乾淨淨的、藍色的感情。為我所嚮往的。

【故事起點】◎王盛弘

文宣上說是媲美《遠離非洲》的愛情史詩鉅片,但很快我明白了,宣傳歸宣傳,文本歸文本;這部兩個多小時的片子,其實不如《遠離非洲》一、二個場景,比如那場只要看過便不會或忘的:勞勃.瑞福駕著黃色小飛機,載梅莉.史翠普於天空中翱翔,比飛鳥高,比白雲高,比天空還要高;看不到盡頭的大草原,稜線起伏的群山,水鳥?集的廣闊湖泊,調味以約翰.貝瑞的音樂,幽遠,深邃;終於──梅莉.史翠普自前座伸手往後,與勞勃.瑞福攜手!儘管如此,我又怎能不為那部爛片立下座標呢?那是我們的第一次約會,故事的起點。

【馬利與我】◎李桐豪

下床之後,穿上衣服之前,我問已婚者要不要去看《馬利與我》。

我抗拒不了關於狗的電影。再見了可魯我家也有貝多芬靈犬萊西心動奇蹟,我說,我總是因為銀幕上閃過一隻逆風奔跑的小狗,偏執地將一部或許不怎樣的電影放在柏格曼侯孝賢一樣的高度。

已婚者斷然地說不要。他說,狗最後會死掉吧,電影裡面有狗死掉的電影都是恐怖片。

我在心底歎息,已婚者的口氣像一個小孩子呀。

故人有詩,「唯有你看見我喝養樂多的樣子多麼像是一個小孩」,無論養樂多或狗,愛裡的譬喻都是危險的,將性對手譬喻為長不大的孩子,剩下的就只剩下舉白旗投降的份了。

【幽靈】◎楊佳嫻

我們沒有一起看電影的時間。雖然我們像是電影。放映時不怎麼有尊嚴的那種,隨時會被打斷。但是,妳和其他女人去看電影。共享一杯可樂,把手伸進同一個爆米花紙筒,也許妳們親愛地舔吮彼此甜膩的食指,扳起座位中間把手,環抱著真真切切隸屬於自己的另外一個身體,雙頰發熱,想著放映結束後要做的事情。妳們曾談論婚約,呼喚虛空中的孩子。妳們一起批評台灣不夠開放,不接納同志結婚,衷心期盼科技進步,讓妳們一同擔任母親。然而,隔日妳傳來簡訊:「看電影時,銀幕上每個女人都像是妳。」我是妳們愛情膠捲上意外的幽靈。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