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給獎方向太模糊 名單惹爭議

2009/07/07 06:00

記者凌美雪/特稿

「國家文藝獎」十三年來,給獎的公信力時常遭受質疑,姑且不論其六十萬獎金不如私人機構的給獎金額,或其在總統文化獎及行政院文化獎之間,扮演何種獨特角色。光從一開始被批評為是對德高望重者的輪流給獎機制,到如今把獎給了陳界仁,被質疑是否為「年輕化」而給得太「跳tone」?似乎頗有父子騎驢的為難!

國家文藝獎想擺脫「終身成就獎」的印象不難想像,連在美術類創下最年輕的得獎者陳界仁,得獎感言都自嘲:「好像突然躋身前輩藝術家。」其實陳界仁在其創作領域裡,確實也是表現得相當亮眼,只不過,仍有很多人好奇,台灣也不乏雕塑類、工藝類、甚至裝置類等領域的優秀創作者,但至今無人得過獎。

國藝會董事長黃明川說,給獎的標準是得獎者在其領域需有「卓越性、累積性及持續性」,因此,2007年當舞者許芳宜以三十七歲之齡得獎時,並無太大的質疑聲浪,雖然有人認為或許與評審多為「雲門幫」有關,不巧的是,在許芳宜之後,舞蹈類至今無人得獎。

據某位評審透露,十六位入圍者當中,其實有不少被視為傳統類型的創作者,但複審時有多人(包括陳界仁)都是少一票而未達決選門檻,評審團為鼓勵創作者,最後決議進行第四輪投票,才選出陳界仁,如果大家堅持己見,今年美術類也會無人得獎。不過,陳界仁則將得獎視為對當代藝術的鼓勵。

此外,該評審還表示,其實由國藝會董事會挑選的評審來看,大概也可看出為給獎方向定調的企圖。而當評審們看到推薦或入圍名單時,應該也有人私下暗忖:「為什麼我是被找來當評審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