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文化界掛名充斥 迴避原則蕩然無存

2009/09/08 06:00

記者趙靜瑜/特稿

雜誌上編委是掛名不參與實務也好,只是裝飾品也罷;基金會無論是當顧問甚至董事也好,「掛名」這件事情已經在文化界成為陋習,所以公視董事會有董事可以包公視的案子,所以兩廳院有董事可以在兩廳院演戲,赤裸裸,一點都不避嫌,這種似是而非的現象充斥在文化界當中,已非一日之寒。

自從政府解嚴,兩黨政治確立之後,九十年代知識分子所建立起的迴避原則已經蕩然無存,在道德跟法律中間那一塊模糊地帶,已成為知識分子遊走的彈性空間。

台灣還在一黨獨大的年代中,所有知識分子衝撞的就是一個公平正義,因為社會需要解嚴,大家都期待一種可以接受的公平的公民社會,所以知識分子的道德標準遠比其他行業都來得高。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現在社會不需要文化評論,因為大家都會彼此牽制,互為依存。

在工程的標案上,最要考慮的當然是利益迴避;但是在藝術界這種更需要理想的執行與創意上,更需要有更高的自律與標準,才有可能建立一套標準,實踐公平與正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