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亡國詩厲如響鞭 李子聲作曲激盪憂國情懷

2009/10/07 06:00

作曲家李子聲要用音樂提醒後代子孫,莫忘歷史教訓。
(李子聲/提供)

記者趙靜瑜/專訪

藝術家讓人有點不舒服的創作,卻經常成為照見歷史的明鏡,提醒著後代子孫不要再犯一樣的錯誤。

台灣作曲家李子聲以「亡國詩」系列作品在國際樂壇造成迴響,第一首「亡國詩」以杜牧的〈泊秦淮〉入樂,第二首「亡國詩」則以李煜的〈破陣子〉入樂,兩首都是記錄王朝滅亡的心境。今天他將在交大發表最新創作「第三首亡國詩」,擇以中國歷史學者陳寅恪感慨時局詩選入樂,陳寅恪是少數沒有隨國民政府遷台的中研院院士,卻因為崇尚學術自由而在文革時遭慘鬥致死。

陳寅恪的詩作之一描述於1948年底北京即將「淪陷」前夕,必須搭機離去的無奈;也有一首寫於1949年8月5日美國政府發表「棄蔣白皮書」之後,詩文中的「無醬」典故直指國民黨「將」領或敗或降,而下句也暗責美方捐棄不夠道義。「我只能提供歌詞文字的出處在節目單當中,音符裡的密碼就留給聽眾自己去體會與想像。」李子聲說。

「很多人看到這個曲名都覺得很沉重。」李子聲說,他原本希望在10月1日跟10月10日舉行這場歌樂展,「但都訂不到檔期。」這種對國家前途的思索創作,近年已不多見,李子聲自小就從報紙的「中華民國不承認葡萄牙與中共的建交」這類的小方塊開始看起,他長年關注歷史,更希望自己的作品在音樂之外,保有暮鼓晨鐘之意。

李子聲出生音樂世家,目前任教於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是國內中生代重要作曲家,父親是創作〈九條好漢在一班〉、〈成功嶺之歌〉的李健,來台之後,李子聲說父親掛念的是:「何時可以看到光復大陸,收復失土?」但是現在到他第二代,「我們思索的是有生之年能否不要看到中華民國滅亡。」李子聲說,這是大家都必須正視的問題。

李子聲歌樂作品展將於今晚7時半在新竹交大演藝廳、10月9日在台北國家演奏廳演出,演奏家包括鋼琴家陳冠宇、小提琴家李俊穎等,都是一時之選。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