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候診的見聞

2009/12/16 06:00

◎庄腳人

幾天前,為了檢查大腸及胃鏡,先去醫院的檢查處辦理報到,以安排受檢順序。前幾次的腸、胃檢查,我都沒有麻醉且一次將檢查做完。醫院的醫護人員說,大腸及胃鏡檢查,不必麻醉且一次做完的例子很少,除了讚許我很勇敢,也問我會不會痛,感受如何?其實,說不痛是騙人的,只是為了健康,且麻醉不但要自費,又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就逞強假仙,強忍痛苦。對於醫護人員的發問,只開玩笑地說,和生小孩差不多。其實我是男生,怎麼會知道生小孩有多痛,因此引起在場醫護人員一陣大笑。

但這一次的檢查,因為年歲已大,怕大腸及胃內部,會不會長太多「息肉」。倘若在檢查時,發現息肉必須處理,又得花比較多的時間,為了怕忍不住痛,就決定這次要採用麻醉檢查。麻醉檢查因必須注射點滴,得預先將注射針注入血管。而我的血管既細且脆,以前做「正子攝影」時,經過六位醫護人員,才成功將注射針注入血管中。這次檢查,亦先由護士小姐打了兩次,都不成功,最後由麻醉師親自出馬,也是打了兩次,才成功將注射針注入血管。

因依所排受檢順序,尚有空檔時間,就移步到候診處,等候叫號。座位前有四部大電梯,每部電梯都不斷上上下下,且乘客也都滿滿的。搭乘那些電梯的乘客,並非如百貨公司或飯店餐廳內的乘客般有說有笑,因為搭乘醫院電梯的人,不是病患就是家屬,或探病的訪客。醫院電梯乘客之多,說明了我們的社會有非常多病患。「預防重於治療」,所以平常除了注重自己的健康,定期做身體各部位的檢查,也很重要。

我總是為了身體檢查,才偶爾到醫院。在醫院裡看到有些病患,打著點滴坐著輪椅,或躺在病床上呻吟,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並對人生的幸福感,產生質疑和迷惑。尤其我這次是為了檢查才到醫院,在這麼短暫的時間裡,就看到那麼多因病痛住院的病患,也想到陪病家屬的心情,同時亦領悟了「生老病死」的真諦。

因此,我請教了坐在旁邊的D小姐,說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看到醫院裡的情況,就已令人同情感傷,而妳在醫院服務,每天所看到、所接觸的都是如此情況,心情和感想又是如何呢?

D小姐表示,她已經習慣了。對病患的痛苦,甚至是藥石罔效的病患,當然會同情或不捨,但也得以看到人性的冷暖,或對父母侍奉至孝的案例。她說,有位藝人罹患嚴重的肝癌,如果不及時換肝,就不能保命。那時他的兒子,馬上將其肝臟捐一半給他的父親換肝救命。後來父子倆都復原健康,父親目前還在演戲,時常出現在電視螢幕上。這是值得嘉許的孝順案例。

另外一位肝癌病患,來到急診室。經過醫生診斷,發現病況相當嚴重,並經相關醫師會診,認為要及時換肝,否則生命不保。但因當時醫院並沒有備用可換的肝,就詢問病患的幾位子女,有誰願意將自己肝臟捐一半給父親?不料,每位子女都說:不行!不行!我們都不合,可能在家的老么比較合。但患者的太太馬上出聲說,老么也不行。也就是,寧願年老的丈夫死亡,也不願意犧牲親生的子女,來救相依為命的丈夫一命。

聽完故事,剛好護士來叫我,已輪到我檢查,所以就移步到檢查室。內心也歎息世間人情的冷暖,真是難以預料。●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