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值得從杭士基學習的十件事

2010/08/09 06:00

值得從杭士基學習的十件事

◎汪宏倫 圖◎歐笠嵬

杭士基,一位名滿天下的語言學家、思想家、政治評論家、異議知識分子。他著述甚豐,曾被選為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在世思想家,也是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學者之一。他指責美國是超級流氓大國,抨擊當權者與既得利益階級不遺餘力,也因此被美國主流媒體排擠,令美國政府頭痛,但仍然到處受歡迎。在越戰期間,他曾因從事反戰運動而被逮捕拘留,更被尼克森政府列為內部敵人。九一一事件後,他指出這件殘酷暴行之所以能引起極大關注,主要是因為發生在美國本土而非其他地方,美國實乃咎由自取。這樣的言論立刻引起左右兩派的不滿與圍剿。他的言行動見觀瞻,行程滿檔,全世界到處有人要邀請他。這樣一位重量級學者首次來到台灣(隨後也將首次造訪中國),很多人也許會抓住機會問他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對崛起中國的評價,對美中台關係的分析云云。的確,雖然杭士基曾大量評論美國對亞洲政策與戰爭,卻很少提及冷戰結構下的兩岸情勢;而中國崛起之後,對於美國霸權與世界局勢將形成何種影響,他的看法或許也值得參考。但是,除了這些特定議題外,還有什麼我們可以從這位傳奇人物身上學習的事物?

柏拉圖問題vs.歐威爾問題

杭士基曾說,自己對兩種問題感到興趣:柏拉圖問題與歐威爾問題。柏拉圖問題企圖解釋:為什麼我們能夠知道這麼多,即使證據是如此之少?歐威爾問題的提問恰恰相反:為什麼我們知道得這麼少,即使證據是如此之多?這兩個問題,大致總括了杭士基兩大著作領域。柏拉圖問題說明了杭士基的語言學研究旨趣:人類如何僅憑有限的個人生命經驗,創造出如此豐富的知識?人們為什麼可以藉由有限的詞彙,衍生出無限的語言?這些問題,促使杭士基發展出轉換生成語法體系理論,為語言學開啟新頁。

至於歐威爾問題,則是指歐威爾在其名著《一九八四》所描述的情境。在集權主義的社會,資訊監控與思想箝制無所不在,對真理的詮釋掌握在統治集團手裡;但杭士基指出,即使在號稱民主自由、資訊流通的社會,人們還是昧於事實,所謂「真理」仍是操控在少數菁英手裡。杭士基把這歸咎於他所抨擊的「宣傳模型」。在與賀曼合著的《製造同意》一書中,杭士基指出,美國政府、媒體菁英、企業集團等透過一連串的自我篩選與內部審查機制,使得大眾媒體所傳遞的訊息與價值觀經常是失真扭曲的,僅是為了維護政府、菁英與商業集團的利益而已。杭士基所做的,便是揭露那些被媒體所掩蓋的真相,把政治權力與商業資本所犯下的種種罪行與醜惡面貌公諸於世。

因此,杭士基的現實批判可以用歐威爾問題來概括,而他的兩大關懷,一是媒體宣傳,一是被媒體所掩蓋的美國對外干預主義。杭士基批評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不遺餘力,常被當成反美的代表性人物,但我們不能被「反美」的標籤誤導。杭士基對美國政府批評最多最力,一方面因為他身為美國公民,覺得有必要善盡監督政府的責任與義務,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反對美國霸權在世界各地恃強凌弱恣意橫行。對於二戰之前在全球各地巧取豪奪的歐洲殖民主義、侵略中國的日本帝國主義、以及那些壓迫無辜人民、協助美國在全球擴張勢力的外國政權與勢力,杭士基也都一視同仁予以批評。杭士基認同無政府工團主義,挑戰各種形式的權威,認為只要掌權者無法證成其自身的合法性,就該被移除。因此,杭士基的政治觀點,不應以狹隘的「反美」來概括,而應理解為對所有形式國家暴力與政治權威的挑戰。

反對暴力,向權力說真話

在兩岸複雜的政治生態中,人們大可各取所需,根據自己的政治立場,讓杭士基成為己方代言人。反對國家機器的人可以效法他,跟自己的政府抗爭對幹。反帝反殖的人可以引用他,批評自私偽善的美國才是最大的恐怖主義國家,台灣切莫淪為美帝的馬前卒而不自知。人們甚可換個立場推而廣之,對影響台灣命運的鄰近強權大聲說不,勇敢嗆聲。

杭士基對某些特定議題的分析並非無懈可擊,我們未必要照單全收;但他的言行背後也隱含了一些基本原則與普遍典範,適用於所有人,不分黨派色彩與政治立場。筆者不敏,歸納出台灣(乃至兩岸)人民至少可以從杭士基學到十件事,在此野人獻曝,就教大方:

一、說大人,則藐之。向權力說真話,這是杭士基傳遞最清楚的訊息。杭士基的無政府主義立場未必所有人皆能接受,但我們應永遠對權力者抱持懷疑的戒心。權力愈大,愈要保持警覺與抗拒。

二、訴諸理性,反對暴力。杭士基雖然不是絕對的和平主義者,但他反對以暴制暴,尤其反對報復。九一一之後,杭士基反對美國出兵阿富汗,主張應找出元凶依法制裁,並發掘問題根源加以解決,而非動輒採取報復行動。杭士基此一立場,在這個重重怨恨層疊交織的當代世界,尤其值得重視。

三、理性之外,兼及悲憫。杭士基是個公開宣稱的理性主義者,但他的冷眼背後總是透著對弱勢受苦者的同情悲憫。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裡,杭士基不僅提供弱者的生存哲學,也強調強者應該具備的行事態度與道德標準。

四、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杭士基對於美國最根本的指控,在於說一套、做一套。杭士基痛恨表裡不一的偽善者,尤其忌憚雙重標準。杭士基主要批評的是美國,但這個原則一體適用於所有人與政權,當然也包括批評美國者。

五、持平論事,不以偏概全。杭士基雖嚴詞抨擊美國,仍不吝稱讚美國是個偉大的國家,因為美國所提供的自由民主,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他自承唯有在此自由民主體制的保障下,才有可能取得解密資料揭發政府的種種罪行,並享有充分的言論空間得以批評政府。

六、實事求是,不故做玄虛。杭士基的政治批判中沒有花稍炫惑的理論概念,只有扎實的論據與犀利的分析。他認為許多道理就像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是直線一般明白易懂,犯不著訴諸難懂的術語拐彎抹角說話。

七、思想開放,心靈自由,不受教條据縛。杭士基雖常被歸類為「左派」,但他與一般意義下的左派仍有距離,也不以馬克思主義為宗。杭士基承認人的有限與可能錯誤,反對個人崇拜。他也強調「精神性的轉化」,行動者必須在行動中轉化自我提升能力。

八、行所當行,無所畏懼,雖千萬人吾往矣。由於他獨特的風格與觀點,杭士基也樹敵甚多,許多人攻訐他、詆毀他、甚至威脅他的生命安全,但他均不為所動,繼續做他認為該做的事。做為一名異議者,杭士基始終堅持理念,不黨不派,踽踽獨行卻不寂寞,這說明了「德不孤、必有鄰」。

九、秉持良知,超越國族疆界、打破族群框架,不因自己的公民身分或族裔背景而限囿批評反省的範圍,這是杭士基最值得效法之處。杭士基身為美國公民卻大肆抨擊美國,這點很多人都做得到,算不上新鮮,但他身為猶太裔卻反猶太復國主義,譴責以色列的軍事占領政策與國家暴力,為了替巴勒斯坦人請命奔走挺身而出,甚至背負「背叛者」乃至「反閃族主義」的惡毒罵名也在所不惜,這就是大部分的人做不到的事了。他對正義公理的堅持與人道關懷不分敵我,不會因為碰到「非我族類」而自動打折甚至噤聲。杭士基痛恨雙重標準,對自己的信念與關懷也一以貫之,這是難能可貴的情操。

最後,關於杭士基值得我們學習的第十件事,讀者們可以閱讀杭士基的著作,或利用這次機會親炙他的言行來體悟。重點在於,我們能否將上述的行事原則應用在切身脈絡,具體實踐。如果有一天,台灣內部、乃至兩岸之間不同族群、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們之間能夠秉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不再雙重標準,不再彼此怨恨冤冤相報,能夠秉持良知、以人道的關懷傾聽彼此的苦痛與心聲,甚至願意為了對方的人權或苦難挺身付出,這將會是我們向這位時代巨擘致敬的最好方式,也是我們能從他身上學到最寶貴的一件事。●

■美國學者杭士基訪台演講〈世界秩序的輪廓:常與變〉,時間為今日下午3時半至5時,地點在中央研究院活動中心1樓大禮堂(台北巿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