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海綿寶寶的午餐時光

2010/09/12 06:00

◎朱宥勳

如果小說有聲音,它會怎麼笑?

最近我的答案有二:一是像動畫人物「海綿寶寶」,一是像它的觀眾。

我常常帶有幾分害羞地向人解釋為什麼喜歡這部動畫。不像《銃夢》或者《蟲師》這類作品,海綿寶寶貫耳的笑聲驅散了所有意義和深度,讓所有人對我綻出一種寬容的療癒系微笑。大意是:「啊,人難免有品味脆弱的時候,我懂。」

不,你不懂。我遂極力抗辯:你知道嗎,它可以當做一種後設文本來讀,你看它怎麼嘲仿各類文本的劇情公式。你看它怎麼剪接人物的對話、怎麼推動情節……

於是,我在演講時拿它當做邏輯思考的示範教材(海綿寶寶把章魚哥縮小變不回來,正在著急,派大星卻安然回答:「放心啦,他會找到真愛的。」);然後對另外一群聽眾,我用它來解釋現代性(海綿寶寶看著函授錄影帶,學著如何變得更「正常」)。但在這些精巧的文本分析背後,是我每天中午打開電視,配著調理包午餐看一段「海綿寶寶」。這裡沒有理性分析,只有言不及義與混亂交織的情緒,比如一隻魚煽動大家攻擊海綿寶寶,理由是他放火燒房子、散播黑死病……另一隻魚反問:「有嗎?」暴動的魚們安靜了一秒:「沒有。不過難道要等他做了才對付他嗎?」

多麼無懈可擊。

於是,每當我開始套用理論如炫耀名牌、侉言文本如點兵布陣時,我總會想起「海綿寶寶」裡面那些對白,告訴自己,我正在說的話和那些差不多,既不更逼近真理,也不更遠。重要的是,那些對白總是伴隨著海綿寶寶的笑聲,那麼強力、純粹而毫無意義負擔的歡樂笑聲。

每一天中午,我就盯著螢幕確定自己還會為此而笑。

那就是多倖存了一天:我還沒「正常」得忘了什麼是小說。●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