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過去無始,未來無終 ──日本戰記小說《平家物語》之旅

2011/02/16 06:00

日文版《平家物語》書影。

文.攝影◎陳銘磻

自平安時代以來,嚴島神社一直是有權有勢的平家的守護神社。

如果一味擁抱過去,人心即易於被那個已成飄忽暗冷的情境束縛住,未來的路便看不清楚;反之,如果無法明晰地回顧過去,更難辨識那一條不知不明的茫茫未來路該如何前進。

位於宮島神社的《平家物語》主人公平清盛之「清盛神社」。

過去好比一面明鏡,照映出人類曾經歡喜或失意的生命事蹟,然而,這些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可能讓人類記取傳承或銘心之道,卻也可能造成歷史一再重演。人生的轉折點,不在過去曾經如何,也不在未來將要如何,當失意或失敗來臨時,唯其面對現實,將所有過去一切的缺憾、落敗和不完美歸零,重新來過,生命將會呈現另一番新局。

《平家物語》終戰場地關門海峽。

日本古典文學的雙璧之作

出現於日本鎌倉時期,史上第一本著名的歷史小說《平家物語》的內容即以諸行無常的世相,深刻地敘述以平清盛為首的平家一族,從榮華鼎盛的生活和驕奢霸道的權勢,到家族與皇室之間因權力之爭,而造成矛盾間隙之際,終被新興武力階級的源氏勢力滅絕。後來,源氏倚仗驕矜剛暴之氣理國治人,不久也同樣步上全族被北条家徹底滅亡的後塵。

這一段武士家族盛衰起伏的悲慘結局的故事,賦予歷史的偶然與人性的必然所形成的進程變革,正說明著過去如何又如何,命運在天,人命在己,何若擅於歸零的哲學,將命運還諸天地,一切歸納自在,即得好生好死。

這本被後人稱做「戰記物語」的日本著名古典文學作品,開創了與王朝文學迥然不同的新式傳統寫作法,其中穿插諸多漢語、佛語和人生哲理,包含著因果觀和新興的武士精神,對後世文學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情愛糾葛的《源氏物語》與戰事爭權的《平家物語》二書,被歷史學家李永熾教授列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雙璧之作,一文一武,象徵「菊花」與「劍」。

2009年的寒冬與盛夏,我前後兩次到達東京和京都,對11世紀初,盛行於平安時期的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的歷史地景,做尋訪之旅,後來寫成《源氏物語の旅》一書;我在這一部被列為世界第一部長篇小說的文學紀行中,透過主人公光源氏的生活經歷和情愛過程,驚覺到貴族社會和政治的腐壞,以及奢華生活的悲劇命運,卻也同時清楚見到日本政府對於文學地景用心規畫,重建歷史與觀光效益的多面成就。

體悟歷史輪迴的文學紀行

完成象徵「菊花」的《源氏物語の旅》的寫作和出版工作後,我再度投入到象徵「劍」的《平家物語》一書的閱讀與歷史尋訪,同時到台北的日文專賣書店和台灣大學圖書館,密集搜羅相關資料。2010年,同樣的寒冬和盛夏,我再度前往京都和下關及九州等地,用文學旅行的方式,走進《平家物語》及其最終回「壇の浦海戰」發生地關門海峽,進行這一部歷史戰記文學的爭戰回顧,以及體會卷首語所言:「驕奢者如一場春夢,不會長久。強梁者如一陣輕塵,過眼雲煙。」呈現無常人生與凡常世間的日落覺悟,甚至盛者必衰的滅絕美學,以期順利完成《平家物語の旅》的寫作任務。

《平家物語》卷首語重,春秋時代思想家老子在其《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也曾說過:「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老子的道論中,張之可歙之,強之可弱之,興之可廢之,與之可取之,強梁者不得其死便是「益之而損」的例證,所以他引為借鑑。

走進歷史文學的地景之中,不免會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輪迴意識中掙扎,過去曾是現在,現在即是曾經的未來,我從位於廣島近郊的宮島,平家主人公平清盛修建完成的嚴島神社,一路夜行快車,到門司港、下關、博多和長崎,依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美軍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的廣島原爆館為起點,拍照及整理思維,最後走到被投擲第二顆原子彈、太平洋戰爭才告終結的長崎平和公園,沿途遇見平家武士平知盛與源氏戰將源義經兩陣在壇の浦交戰的悲慘戰役,兼而在下關海域的巖流島巧見宮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千古一役的武士決鬥,日清之戰春帆樓議和的伊藤博文和李鴻章的合議堂,以及聚集幕府時代末期菁英的長崎土佐商會,促使日本明治維新的先驅坂本龍馬。

這些相近地景的戰役和相同命運的人物,都成為我寫作的要點;我從《平家物語》書中所敘平清盛、平知盛,到源賴朝、源義經的爭戰命運中,看到日清議合下割讓台灣的悲劇,也同樣看見日夜勤練燕返劍法,只為和修禪武士宮本武藏一決生死的佐佐木小次郎的心魂決鬥,以及坂本龍馬率領長崎龜山社中參與長州海軍和幕府軍隊的戰鬥。

自第一顆原子彈爆裂地廣島,到第二顆原子彈爆破地長崎,我從絕頂無情的慘烈戰爭場地,進入歷史深淵,看到過去的歷史,也見到歷史的過去;偈語言道:「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世何曾變動?過去既無法捲土重來,現在是現在,現在又如何和過去連接?未來的,既是未來,又如何銜接現在和過去?《平家物語》最終回,慘烈的壇の浦之役,讓我見識到歸零後的廣島、下關、門司港、巖流島,以及九州的長崎,不也在拋擲不堪回首的過去之後,以新風景、新風貌、新風格,展現一番新格局的人文觀光場景嗎?

《因果經》嘗言:「欲知過去因,見其現在果;欲知未來果,見其現在因。」如果悟出過去未來的因果,便不該如此悲歎了。有道是:「岸邊櫻已落,池上花盛開。」撥開繁茂的春花夏草走進世間,所見景物俱感新鮮呀!●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