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火雞的滋味

2005/12/08 06:00

◎平路

與美國的朋友打電話。

「感恩節,忘了嗎?」朋友告訴我。

這一分秒,想到的竟是火雞肉,盤子裡胖墩墩的大鳥。●

火雞肉?坦白說,我從來沒喜歡吃過火雞肉。但我怎麼會忘得了感恩節?簡直就是美國的滋味。

感恩節不像耶誕節,後者有某種普世性,連人在香港都過得有模有樣。而感恩節,卻純粹是北美洲的節日,那個核心價值的火雞肉,怎麼烹煮都難以入味,簡直……像美國生活的單調。當年我學校在美國中西部,周圍一望無際的玉米田。剛去的感恩節,美國同學都有家可回,只有農莊主人邀我們外國學生去過節。坐在堆疊的玉米梗中間,我手裡拿著自助餐餐盤,第一次嘗到這個將莫失莫忘──持續吃了許多年的火雞肉。

主食的火雞不好吃,長桌子上卻一樣俱全,擺著吃不完的配菜點心。寒冷的異鄉,望在窮學生眼裡,尤覺得甜孜孜的慷慨豐盛。我原本遲疑著該不該來,這一刻,卻體會到感恩節的起源:離家的清教徒被印第安人餵養一頓的感恩心情。

後來跟指導教授愈混愈熟,總與他家人一起過節,邊看美式足球邊吃火雞。

那時候壁爐蓬蓬燒著,屋子裡暖洋洋的,偶爾向外張望,不知何時地下鋪著一層銀白。

小城第一場初雪,總在感恩節前後。●

美國,畢竟是住了十幾年的地方,口裡說忘了,心裡,真的一點也不想麼?寫信給朋友,寫著地址,停下筆卻發愣。寫到Apple Blossom Road,「蘋果花路」,頓時覺得香味撲鼻,單純的幸福真令人神往。一般來說,美國的命名都很簡單,有的以顏色為名,綠樹成蔭就叫「綠巷」(Green Circle)。還有以水果為名,從前有一棵柿子樹吧,簡簡單單就叫做「柿子巷」(Persimmon Lane)。好多地方都叫溪水、泉水,譬如說有個地方叫「銀泉鎮」,Silver Spring,可能也因為地區的景致而就地取材。「銀泉鎮」在我朋友目前居住的華府市郊,距離我住過的「波多馬克」(也是一條河的名字)不遠。

在美國的最後幾年,我的家在「波多馬克」,就在River Road轉Falls Road的地方。回家時候,過了小河就是瀑布,一路好像聽著淙淙流泉,駕車的心情也愉悅起來。

這一刻,寫朋友地址的時候神思不屬:哎哎,我現在暫住香港啊,這裡的地名特別文謅謅,公寓大樓取名字用「翰庭軒」、用「蔚巒閣」、用「雍景台」,有一點附庸風雅,也有一點點裝腔作勢。還有「曼哈頓」、還有「凱旋門」,至於珠光寶氣的「華庭」、「豪庭」,只讓人覺得貴氣盈庭。

至於我,寧可走「河水路」轉「瀑布路」,那樣的地名才讓人沿途想唱歌。●

當時一年一年過去,在美國,感恩節總一樣烤著火雞。

後來的一些年搬到大城,感恩節經常坐在老同學的大廚房,望著女主人在火雞肚子裡塞滿糯米飯,再一針一線縫好。華人們想出僅有的一點變化:把火雞當作八寶鴨來烹調,顯然對肚子裡油滋滋的填料更有興趣。

當年應景吃上一口的火雞肉,隔著這些年的時間,如今回味,它不再乾澀,早已經蘸著人情的溫暖了。 ●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