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在母親的後花園中重寫歷史
美國:愛莉絲.沃克(Alice Walker,1944-)

2005/12/15 06:00

◎徐力

閱讀俄羅斯白銀時代詩人曼德里施塔姆( O s i pEmelievich Mandelshtam,1891-1938),就像是開啟一種時代與時代之間的對話。一個百年前的詩人,與今日的我們有何關連?那是一個後革命的時代,有些東西正在解體,有些固有的文化又恐面臨失落或失根。

這本與其傳記同名的詩文選集《時代的喧囂》,是中譯本裡能較完整窺見其作品風采的集結,計有40首詩作、3篇自傳、5篇文論、20封書信。為了實踐想像中的阿克梅主義及詩歌主張,曼德里施塔姆認為,「當一個鍾情者在寂靜中被一些溫柔的名字絆倒,忽然想起,這一切都已有過:語詞、頭髮、公雞,那隻公雞在窗外鳴叫,它鳴叫的已是奧維德的詩行。」是那些「已發生的未到來之事」,讓詩人的筆感應,但又不是一種靈異的忽然,它們如文化本身,潛藏在生活之中,只等待一次私密的認領,這種與時間的拉鋸值得玩味。

文論如〈阿克梅主義的早晨〉(Akmeism,意指事物的高級層次、花朵、繁榮期)、〈詞與文化〉,都清楚地展現做為詩人,看待字與文化的信念。一方面,曼德里施塔姆相信眾人共享了世界的局部,詩人透過詩來銜接,在鑄造的過程裡沒有一片土地是完全空白的,他們曾被播種大麥或高粱或其他,當時間再度翻犛,便在既有的養分之上,撒下新鮮種子。另一方面,他又企圖對時間做出抵抗,一如他引用法國哲學家柏格森的現象體系學說來解釋自己對於「詞」的內在聯繫觀點:「柏格森不是在合乎時間先後順序的現象序列中觀察現象,而是在現象的空間延續序列中觀察現象。」除此之外,整本選集裡傳記所占篇幅雖然短小,其風格優美、誠實,比起詩作更饒富趣味。曼德里施塔姆以孩童眼光回憶自己的俄羅斯母親與猶太人父親,像兩種微妙的隱喻,在生命中交媾、抗衡。是以閱讀〈時代的喧囂〉諸篇,總能讀出詩意與詩所不能負荷的諸多細節,聲音、顏色、氣味……曼德里施塔姆用他特有的剪接帶領讀者回到20世紀初的聖彼得堡,彷彿隨著他的取景,我們也踏入北國大城,看見黃色的有軌馬車,正踢踏著把一個新的百年運來。

「新」的世紀裡,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暴發。

俄國作家前後達數十年流亡生涯正式展開。第一波流亡作家中有梅烈日科夫斯基(D. Merezkovskiy)、托爾斯泰(A. Tolstoy)等人。1910年代開始嶄露頭角的曼德里施塔姆,1913年出版第一本詩集《石頭集》,1915年至1921年詩作集結成《憂傷集》,此後他停筆不寫詩,改寫大量的文論與傳記,直到1930年代才又開始寫詩。第二波遭史達林大整肅的受害者,便包括了曼德里施塔姆,他雖未流亡海外,卻也在境內輾轉,流放沃羅涅日(Voronez)時期的詩作被喻為巔峰之作。1938年末,曼德里施塔姆第二次被捕,最後於集中營內死去。

所幸,阿克梅主義的早晨並未隨之老去,曼德里施塔姆的詩句較肉身更為自由,越過邊界,在後來者的眼裡,激起另一場時代的喧囂。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