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東方的西方?西方的東方?蘇憲法談莫內 時光幻影在畫家的指梢之間

2011/05/18 06:00

莫內的〈睡蓮〉(北美館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蘇憲法的「荷」。(蘇憲法提供)

這是個很有趣的對照,卻是欣賞莫內畫作的一扇巧門!畫家蘇憲法昨天受邀到北美館「莫內花園」特展,嘗試以畫家的角度賞析莫內的作品,蘇憲法以「時」、「光」、「幻影」等觀點切入,讓人輕易跨越了東西方文化藩籬,彷彿也理解了百年前莫內創作「睡蓮」系列的探索過程。

光是想像為何百多年前莫內要在吉維尼種滿一池睡蓮?就已是相當有趣的話題了。

莫內(1840~1926)的時代,正值歐洲工業革命、交通開始發達,19世紀後半葉,萬國博覽會把歐洲以外的亞洲古文明與新世界神秘面貌,點點滴滴帶進歐洲都會人的時尚生活圈。喜歡旅遊,同時也在巴黎藝術圈闖蕩的莫內,自然也因此大開眼界,其中,日本浮世繪版畫不僅成為莫內喜愛的典藏品,更影響到莫內日後在吉維尼親手打造的花園。

1893年,莫內在吉維尼買下一塊沼澤地,開始打造以「睡蓮池」為主的日本花園,池塘中栽植了各式各色的睡蓮、兩側種滿了垂柳,銜接池塘的兩岸還搭建一座仿日本造型的拱形木橋,橋上方則架設棚架種滿紫藤。

逐日擴大而豐美的睡蓮池,猶如莫內透過歌川廣重畫作對東方庭園想像的具體呈現,「一個藉由法國文化的力量把東方變成西方的地方」,莫內開始嘗試繪製與實景同比例的作品,每天搬著他的畫架,對著睡蓮池,一會兒遠觀、一會兒近看,清晨、日午、夕陽時分……,依著不同時間紀錄他的「睡蓮池」。

蘇憲法說,現在人們看到莫內畫的睡蓮,沒有地平線、沒有池塘的邊界,有時甚至只有鏡面的水影,然而,透過畫家極短而緊湊的線條筆觸,就可以感受到「時間」在「空氣」中「飄移」的「生命動態」。

所以,雖然睡蓮池原是一種「風景」,但畫家卻以局部的水影呈現更動人的氛圍,猶如莫內自己說的:「我畫很多睡蓮,每次都從不同的角度取景……,不僅在季節的更迭間,就連每分鐘,效果也會不同,因為這些水生花卉並不足以呈現全面的景致……,水影才是最主要的圖像,由於天空在水面上的反影和天空照映在水面上的生命與動作,無時無刻水影都在變化。」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