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失去洞穴〕 臉皮

2011/07/26 06:00

◎韓麗珠

我不止一次湧起這樣的不安,在無可避免的日常生活中臉被毀去。然後我想起安部公房的《他人的臉》,他在一次實驗中遇上爆炸,除了戴上眼鏡的部分,臉上布滿了如水蛭般的孔洞。他的眼目仍然清澈,靈魂躲在眼眶裡視察一切,而四周已起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不得不想方設法找一張新的臉皮。

臉容之所以被珍視,因為那供辨認彼此的身分,建立人和人之間密不可分的連繫。人們可以毀壞或改變它,但無法掙脫它。失去了臉,他便失去了一切根本依據。

她們都是美麗的女子,在生命中的許多年,慣於聽見千篇一律的讚美︰「你非常漂亮。」美是個虛泛的形容詞,而那句話的潛在意思是︰你已被社會(我們)接納和認同,很可能,也會得到格外多的愛。其中一個女子某天下班回家做飯,石油器爐突然失靈,火舌撲向她的臉,她失去了臉皮和三根手指;另一個女子在異地旅遊,坐上了一輛被騎劫的旅遊車,子彈射向她的下巴,她失去了完整的下顎和許多牙齒。她那仍然處於嬰兒期的兒子便哭了起來,因為他再也無法從她的臉上找到熟悉的神情。

失去了臉以後,他們就是那樣被排拒在外,惶惶不知如何適應新的身分。應該如何撫平那傷口?如果那永遠沒有復元的希望。要是治癒並不可能,人們或許只能盡量靠近。

皮膚損毀對一個人的毀滅性在於它的不動聲色,既不構成性命之慮,也說不上殘疾,創傷既不易說出也不易理解。而病為生命開啟的新的可能性在於,我開始明白,臉並不真正於屬於我——病發時它扭曲而陌生,我竭力把它還原,模仿最初的狀態,但我漸漸不肯定原初的臉是否存在,或許人們窮盡一生不過在融合那張被賦予的臉,或說服別人︰我就是那張臉。

無論幼細還是潰爛的皮膚,都是新生的,像一個無法避免的歷程。我不知道,學會跟敗壞的皮膚共處,既不等待它過去,也不期待更好的來臨,是不是修煉的一種。●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