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堅持嚴肅劇場路線 創作社陷財務困境

2011/09/20 06:00

《嬉戲》以戲中戲形式描繪社會亂象。(創作社劇團/提供)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如果劇場中的溫情主義是主流,輕歌舞劇是主流,那我必須承認我太保守,而且不合時宜。」台灣現代劇場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也是台大戲劇系系主任紀蔚然表示,當劇場逐漸商業化,戲劇評論繼續式微,「戲劇最後就只變成一個消費品。」

1997年5月,創作社劇團成立,該團由一群包括台灣資深劇場編導、戲劇學者、藝術行政及媒體工作者所組成,包括王孟超、李慧娜、紀蔚然、林靜芸、黎煥雄以及魏瑛娟等,該團隊強調劇場原創精神,以「藝術創作」為優先考量,嘗試不同的創作組合方式以激發創造力,歷年創作包括《夜夜夜麻》、《驚異派對-夜夜夜麻2》、《無可奉告》、《記憶相簿》等,在劇場界獨樹一幟。

由於大家各司其職,只要有新製作推出,核心人物都不拿錢,只有年底有盈餘時才會分紅,營運模式消極,毫無營運計畫可言,有的只是對於劇場的浪漫。

就在創作社劇團邁入成立第14年之際,紀蔚然昨天表示,劇團虧損70萬到100萬之間,「都是人事費居多,幾乎快要撐不下去。」但是紀蔚然仍然堅持嚴肅劇場的路線,「說我守舊也好,當戲劇不再只是戲劇,戲劇變成秀場,戲劇變成親子活動,我想是我自己落伍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