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台灣文學在國際閱讀市場裡的困難

2012/01/10 06:00

吳介禎(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成員、台灣文學英譯者)

英國曼氏文學基金會自2007年在香港設立的曼氏亞洲文學獎(長篇小說)過去接受個別作家投件時,台灣作家曾有伊格言的《流光》與阮慶岳的《林秀子一家》入圍,但2010年修改參賽規定由出版社投件,台灣作家將因為沒有出版社而難以參選。

台灣優秀的長篇小說非常多,不論是過去累積的還是近幾年創作的都兼具實力與爆發力,卻苦於英文譯本太少而無法在國際間被認可。曼氏亞洲文學獎是少數台灣長篇文學小說英譯版有資格參加的國際獎項。

目前國立台灣文學館所補助的文學外譯提供一些資源,但細節仍待更有彈性的調整。例如長篇小說的翻譯原則上以15萬元的補助為上限,這使字數多的小說如鍾文音的《島嶼三部曲》(每本都超過30萬字),駱以軍的《西夏旅館》(上下冊共45萬字)等巨著若有譯者有興趣,將因翻譯與報酬極不對等而卻步。而在出版補助方面,從翻譯到出版發行補助上限為60萬,台灣有幾部與日本歷史有關的文學作品獲得補助由日本出版社出版發行。

但其他語言的台灣文學翻譯在全球閱讀市場是完全孤立的,首先,翻譯在完成前幾乎不可能找到出版社,但即使翻譯已經完成,大型出版社通常有嚴苛的審稿條件,例如只接受獨家投稿,作者必須等3個月到半年,如果沒有回音才可以投下一家出版社。另一個嚴苛的條件是不接受作者自行投稿,作者必須先找到作家經紀人或作品經紀人。

即使這些難題都解決了,2011年在美國出版的翻譯文學作品共362冊,中文文學著作12本,其中只有一本台灣作品,黃凡的短篇小說集《零》,所以任何一本台灣文學作品到了英語市場都像掉入大海。沒有系統性的宣傳與行銷,個別作品走到最後仍不為讀者所知。

以台灣文學目前的邊緣化狀況,被動的補助是不夠的,台灣文學要走出台灣,首先量要夠,除了過去零星委託國外譯者之外,以較合理的條件培養、鼓勵國內優秀譯者加入文學翻譯特別重要。過去台灣各大學設立的翻譯研究所已經栽培了許多翻譯人才,但少有投入文學翻譯的,實在是因為稿費不成比例。

與委託國外譯者相比,本土譯者基於對台灣文化的熟悉,對文字、對作品社會脈絡的理解必然較國外譯者精準。在翻譯的全球化議題中,台灣是重度文化輸入國,本土譯者如能累積足夠的經驗與作品,才能藉著嫻熟的外語翻轉文化輸出/入的遊戲規則。

沒有什麼比文學作品更能呈現一個社會完整的歷史與文化特質,經過文學家的鋪陳,一個社會的光榮與創傷才能透過不同距離的凝視而被理解,這樣的認同才是一個社會真正需要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