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名家推薦書單】4之1

2012/01/25 06:00

楊照

編輯室報告:

季季

過年閒得發慌?想讀書無從下手?本刊邀請十七位名家,為你茫茫書海中指點方向!一齊過一個有書卷味的新年吧。

平路

■推薦人:陳黎

陳黎

■推薦書:《巨大的謎語》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著,馬悅然譯,行人出版

神知道

2011年諾貝爾獎詩人特朗斯特羅默(Tomas Transtro:mer)最近一本詩集《巨大的謎》,瑞典文原書厚僅八十八頁,收錄了五首從五行到九行不等的短詩以及四十五首三行的俳句詩。在他得諾貝爾獎前,我透過諾獎評委馬悅然與其他人的英譯,中譯了他一些詩在國內發表。他得獎後,我在網路上搜尋到他這本我先前未讀過的奇妙詩集中五十首小詩的瑞典文原作及不同版本英譯,連續兩週在電腦上邊讀邊譯。這是我未曾有過的閱讀經驗。日以繼夜驅動滑鼠、查閱線上外語字典、敲打鍵盤的結果是——我完成了這些詩的中譯,並且在某個早晨醒來後發現自己右肩背疼痛,開車、上網皆不便,迄今猶是。這些詩何以置我的右臂於如是困窘之境,於我是巨大的謎。譯完後,馬悅然先生恰好出版了他中譯的特朗斯特羅默詩選《巨大的謎語》,書的後半收錄的正是這五十首詩。看到瑞典漢學家兼特朗斯特羅默好友這些中文譯詩,我好像一位辛苦寫完測驗卷的小學生忽然拿到一張教師用的答案卷。馬悅然對應原詩,以5-7-5三行十七字的「漢俳」形式,裡外兼備地翻譯了四十五首俳句詩。我只能借自己多年來在台灣寫詩、譯詩所習得的台灣詩語言的特質,再現這些瑞典詩。試抄幾首拙譯,看這些巨大的謎是否依然巨大如謎:「在霧中哼唱/一艘漁船在外海:/水上的獎盃」;「山坡上/豔陽下——山羊們/在吃火」;「灰白色的沉默:/藍巨人經過,/海上生涼風」;「有事發生。/月光滿室。/神知道」;「鳥人。/蘋果樹開花——/巨大的謎」……

★★★

■推薦人:平路

■推薦書:《死刑台前的告別》大衛.道著,楊語芸譯,漫遊者文化出版

死刑犯律師的心情證言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讀這本《死刑台前的告別》。

一種角度,純粹文學的,這是一本誠實的自白。一位專業需要竭盡心力的男人同時怎麼做丈夫、做父親,怎麼樣跟自己的狗說心底話?包括回憶起跟現在妻子第一次約會、妻子的少時友伴在公寓裡爛醉、妻子離家時男人所做的惡夢、孩子需要父親時自己不在場的罪疚感等,淺淡幾筆,流暢、詼諧、又有暖意。然後是這男人職業上最艱難的時刻……

作者在美國德州擔任死刑犯的辯護律師,委託人即將被處決,自己是阻止這件事發生的最後希望,每一分每一秒等待奇蹟, 而奇蹟的機會那麼渺茫。書中反映即使以「程序正義」著稱的美國,每一次死刑被判定,以及執行前一刻的法律救援是否有效,牽涉的常是一些跟犯罪事實無關的細節:包括當時的社會氣氛、媒體選用的報導詞彙、以及引用的法律細節等等。更何況在我們台灣,司法系統的環節問題重重,包括法官素質良莠不齊,包括「無罪推定」是否遵守、包括上訴庭願不願意更改前面的審理結果,包括檢警第一時間的取證動作可能充滿瑕疵,江國慶案的冤獄是個案例,死刑犯的命運像擲骰子,是否有一線生機端看許多其他因素。

★★★

■推薦人:楊照

■推薦書:《去年在阿魯吧》賀景濱著,寶瓶文化出版

鬼才之作

《去年在阿魯吧》是2011年我讀到最好看的一部小說,和其他小說沒有一點雷同之處,只有賀景濱寫得出這樣的小說,而且只有賀景濱會如此不顧外界文學閱讀環境,「一意孤行」地完成這樣的作品。

《去年在阿魯吧》是一部「鬼才之作」,在賀景濱筆下,小說不是傳統概念的「人間劇場」,不是要描寫人際悲歡離合,而是被用來搬演知識、概念的種種演化、扭曲、變種、混搭的現象。小說的主體,不是人,而是人的虛擬想像與思考;小說的趣味,不是如實呈現的情節場景,而是對於現實的反諷,以及試驗現實被改造到什麼程度就不再是我們能辨認的現實的可能性。

小說的場景,看似科技先進,但在這個場景上搬演的,卻是最古老的題材──人如何放肆自己的想像力,想像原本生活中不被認為可以拿來想像的事。(所以讀過小說的人,都對討論GG應該長在哪裡,留下深刻印象。)還有,我們可以、應該創造什麼樣的語言,刺激閱讀神經,產生比現實更真實的經驗或思考呢?

這樣的小說難以歸類,勉強視之為「科幻小說」或「科幻推理小說」,因而這也就不是一部滿足類型讀者的小說,是大膽堅持開拓小說疆界與定義的小說。

★★★

■推薦人:季季

■推薦書:《道濟群生錄》張萬康著,麥田出版

難忘《道濟群生錄》

張萬康的首部長篇《道濟群生錄》被很多人視為奇書,2011年6月出版後,我在8月號《文訊》發表書評,即以〈父子檔演異,孫行者說書〉的篇名點出該書的開創風格。不久再度受台灣文學館之邀評審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道濟群生錄》在10月決審會議獲得五位委員投票,獨得獎金一百萬;這是台灣長篇小說常設獎項的最高額獎金。張萬康不媚流俗、沉潛多年,這部具有創意的長篇確實值得鼓勵和肯定。

張萬康在這部二十多萬字的小說裡,不只是說書人與變法者,同時亦為人之子與書寫者。他以古老的章回小說形式,書寫其父2010年8月11日往生前一個多月的異事奇聞,混搭各種現代與歷史的互諷互喻,以及跨界、變裝、變身等等流行元素,展現醫病之間的微妙演/義。他最巧妙的構思是把現實的自己融入小說裡的萬康,再讓萬康化身為孫行者說書兼變法;從而破解了小說邏輯的障礙,使一切上天入地與神鬼交鋒談判的超現實情節合理化,且在對應現實時處處跳躍著玄機和隱喻。

《道濟群生錄》的故事是很多家庭都會遭遇的老病問題,張萬康熟讀歷史、經書,乃能另闢蹊徑,以章回演義的說書形式切入,成就這部內容詭異的醫/病文學,讓讀者深受感動也震撼不已。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