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創作走上商品化 藝術家躍躍欲試

2006/02/14 06:00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建築師郭思敏由精密的建築圖繪裡,轉而拾起工具用雙手「打造」作品,走上金工創作之路。

由理性的工業設計或超感性的純藝術創作走上藝術商品的設計,不止郭思敏一個人,藝術家由跨領域創作,更進一步由純藝術跨界到文創產業品牌的建立,越來越流行。

除了藝術家主動嘗試跨界外,也有策展單位嘗試架構藝術家與商品合作開發的平台,向以策展聞名的橘園於去年底成立橘粒創意設計,正式朝藝術設計方向邁進。

橘園負責人簡丹表示,「一張椅子除了坐之外,還是一件可欣賞的藝術品。」這種概念不算新鮮,不過,由藝術家直接進行設計創作,卻是在「藝術」與「商業」之間的觀念突破,台灣已有不少藝術家認同,在純藝術創作之外,也可以試試創作生活實用的物品。

橘粒成立以後推出的第一檔特展,即以「燈具」為主題,邀請了25位台灣當代藝術家參與,讓人見識到藝術家們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實為生活用品後,令人訝異的繽紛世界。

比如,擅長以羽毛創作的藝術家游文富,用了一千枝羽毛、一千盞LED燈,創造了獨一無二神秘氛圍的《天王星》,就使「燈」展現了無與倫比的浪漫質感。

不過,簡丹也坦承,並非所有藝術家所設計的商品都可以真的商品化上市,「有些作品變成商品所需成本太高,恐不敷成本,」簡丹說,「不過,如果收藏家非常喜歡,『訂作』也是一種可能性。」此外,在高價的藝術設計之外,橘粒也嘗試設計一系列年輕人買得起的藝術商品,企圖讓藝術家的跨界設計,培養出更接近廣泛人群的親切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