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阿蓮婦女口述歷史訪談

2012/09/03 06:00

阿蓮區「斗笠、頭巾、阮的一生」口述歷史訪談,將透過文字、照片和影像書寫紀錄農婦的一生。(記者蘇福男攝)

記者蘇福男/阿蓮報導

農村婦女一肩挑起農務、家事,是農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平時鮮少引人關注,阿蓮區公所婦女社會參與促進小組結合地方文史團體,對區內農婦展開一項「斗笠、頭巾、阮的一生」口述歷史訪談計畫,將透過文字、影像書寫紀錄她們的一生。

「農村是大地的母親,農婦更是農村的支柱﹗」阿蓮區長陳盈秀表示,農村婦女任勞任怨,一生默默奉獻給家庭,協助另一半操持家務,有人更一肩挑起生活重擔,從不求回報,這群偉大的女性身影,卻鮮少引起關注。

阿蓮區婦女社會參與促進小組(簡稱婦參小組)結合大崗山人文協會,對區內15名農婦展開「斗笠、頭巾、阮的一生」口述歷史訪談計畫,將透過文字、照片和影像書寫紀錄農婦的一生。

63歲的張英梅,小時候很想讀書,但因當年父母重男輕女,家中又有7個兄弟姊妹嗷嗷待哺,因此無緣讀書識字,13歲就當起「小媽媽」照顧弟妹,幫忙養豬、煮飯,但她一有空就自學識字,婚後並跟著兒女學注音符號。

張英梅的二女兒黃霜慧表示,母親曾以3年時間完成阿蓮國小學業,期間學業成績優異,還拿到不少獎狀,惋惜母親「當年欠缺栽培﹗」

大崗山人文協會理事長潘兆鴻表示,該會出動4名志工分頭訪談,並對每位受訪農婦進行影像紀錄,預計11月成果發表。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