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富錦街回眸

2013/01/16 06:00

圖◎蘇意傑

◎李進文 圖◎蘇意傑

我剛結婚時在高雄的鼓山三路旁購了間舊公寓,落戶安家,一住七年,隔壁就是柴山,近桃子園海軍眷區,多公園綠地。十年前搬到台北住在富錦街,一樣多公園綠地。甫遷至,心想:鼓山路和富錦街,這兩條街路,也太具對比張力了!前者,追溯三百多年前,鼓山區是西拉雅平埔族所在的打狗社,漢人稱為「打鼓社」,名稱聽起來淳樸又在地。而後者,富錦街名稱聞之金貴,其命名的由來,真就是外來的,包括富錦街和臨近的撫遠街、饒河街、寶清街等街路名都出自大陸的合江省。

所以,富錦街所在台北的方位,複習一下中華民國時期在東北九省的大陸地理,大概了然。富錦街在民生社區內,以光復北路為區隔,將富錦街截成兩大段,搭計程車時,得跟司機指清楚是哪一段落,否則兩頭的距離差很大。

回憶蓊鬱的巷弄

當初會考慮北上,一方面因為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妻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妻的娘家就在富錦街(靠近新東街傳統市場),岳母家隔富錦街的對面持有一間二十坪的四十年舊公寓,剛搬到台北我就跟岳母租賃,那時兩小孩尚幼,小家庭也夠住了,我花了十萬元鋪了和式地板,裝潢一番,為小孩營造一個可以翻滾笑鬧的空間。

而我最愛的是陽台外就有一棵婆娑的菩提樹,夏日蟬嘶歡騰,微風輕送,頗有一番風味。

原本新東市場到三民路這一整大段的富錦街,植有蓊鬱高齡的菩提樹,搖曳著異國情調,但在搬來的第二年,全部移走改植楓香,我氣得要去找里長理論,後聽鄰居說,菩提、青榕等樹種,其根橫生,竄裂社區老屋、地下室和人行磚道,而楓香扎根深、生長快,適應力也強。如今一眨眼,楓香棵棵高且壯,來台北竟也已超過十年了。

富錦街的行道林蔭主要有楓香、菩提、榕樹、白千層、黑板樹等等,成為偶像劇就近取景的地點,散步時碰到演員拍戲也見怪不怪。我偏愛秋天,整條街的落葉寫了一行長長詩句似的,讓你輕快的腳朗誦一大段。不過,富錦街對我來說,這十年來有許多回憶,它不僅僅是巷弄文化的旅遊地標,而是親情路線圖。這條街是妻從小生長的地方,而我們的小孩也在這裡念書及成長,如今男孩都比我高了呢。

因為公園綠地多,正好可以當小朋友戶外教學的場所,所以幼稚園、托兒所和安親班一路標榜特色地排列過去,剛到台北,兒子兩歲半就上安親班了,他離開在高雄熟識的保母,加上環境不適應,帶他去上課,他每次都哭。剛進安親班的小孩抵抗力較差,生病時一哭就吐;他在課堂上堅持背著書包、戴著安全帽,不肯脫下;帶他散步,只要往富錦街方向走,骨碌碌的眼睛就好像雷達警覺,直哭說:「我不要去上課!我不要去上課……」我每天掙扎著,要不要讓他繼續去上課?還是找保母?撐滿一個月,我已經受不了內疚時,他突然就適應了,回來會說:「我們老師說……」然後也不哭了。他到現在都還記得我們拿了一把綠色的塑膠鑰匙給他,那時我們不知在哪裡問來的心理安定的偏方,讓小孩覺得自己可以保管錀匙,彷彿隨時可以回家,緩解對親情的依戀。

我的創作,一部分例如《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不可能;可能》是在高雄鼓山完成的,其他包括《長得像夏卡爾的光》、《除了野薑花,沒人在家》、《靜到突然》……等等作品則都在台北富錦街時期。前年搬到富錦街旁小巷,三房兩衛,讓家裡兩位少男少女可以有自己獨立的房間。但我還是無法有書房,在我富錦街的日子,客廳即書房(呵,我的文字都夾雜小孩的嬉鬧聲),間接的好處是小孩不能亂開電視,小女兒現在要升國二,她跟同學說:「因為小時候我們家不准看電視,所以只好看小說。」小四時,她已把金庸武俠全集看過幾遍,算是有失有得了。

整個城市的縮影

民生社區/富錦街一帶有全台北密度最高的公園,綠地占社區約十分之一,我家後面,里長和里民志工花了好多年整建出一座小而美的「富民生態公園」,棧道、沼澤、山澗、曲水,有各類各科各屬各種植物,蛙鳴、蟲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經常帶小孩去打發時間,因為公園實在太小又活生生地太齊備了,有時會有一種在小人國的「玩具花園」的錯覺,雖然比不上鄉村,但社區中常有這種意外遇見的驚喜。當然,這也成為里長競選連任的重要政績。

松山機場就在旁邊,富錦街一帶早期樓高限建四至五樓,舊厝雅靜,社區是1964年由美軍負責興建,將一百一十公頃的稻田規畫為可容四、五萬人的住宅區,早年要常出國的影藝人員、商賈、美軍、機師和空姐、空少就近買房和租屋,其餘入住的大多是軍公教人員。不過,現在住戶情況複雜些,像我就是外來的人口了。

還有一個特色是小型工作室特別多,設在二樓以上也很普遍。我假日常在社區跑步,經常看到新成立的工作室,從外觀看,有建築設計、各式文創小公司。而一樓有許多下午茶、咖啡館、美食餐廳,還有寵物、陶土、花藝等等個性店舖。小工作室,十年來隨著景氣開開關關,前仆後繼,充分展現都市庶民生活與文化在巷弄間的勇氣,以及韌性。伴著優美的林蔭或改裝的雅緻裝潢,使得不少電影、戲劇或MV皆來此就近取景,網路上常被提及的,像國片《第36個故事》中的場景「朵兒咖啡館」、以門牌為店名的「富錦街NO.108」、以澳洲土著語言命名的「Woolloomooloo」等等等。

有些店我常去,也有特別懷念的,比如已經歇業的「瑪莉葉洋菓子店」,它的甜點令人懷念,不刻意裝潢的那種老派懷舊,第一次去,正是「加了五塊糖的星期天,有點魅,有種美」的日子,我包包裡恰巧帶了一本西班牙詩人羅卡的《吉普賽故事詩》,喝著咖啡、小勺著甜點,借用「瑪莉葉」的名稱寫了一首〈愛情是甜的〉:「逗點以前,瑪莉葉愛羅卡,羅卡是甜的/瑪莉葉是舌頭,羅卡是詩──」。社區三民圓環旁大廈的二樓,在我剛來台北時有家誠品書店,是我家小孩常去的,關了;再過去一點點的民生東路五段和新中街口的金石堂書店,最近也關了;更早些在民生東路與新東街附近大樓地下一樓有新學友,關得更久了。原來一個社區是支撐不起大書店的,可能社區閱讀人口結構也在改變著吧?新的軟性產業則紛紛進駐,當然家樂福大賣場進駐得更早,房屋仲介業也一家一家來,房子買不起,店面租金貴。我想,從一個社區,可以看出整座城市變遷的縮影。

高雄是我的故鄉,而在台北,如果一條街住上十年,當然也是故鄉了,反正台灣才那麼一丁點大,分什麼南北西東。只不過,迄今我對台北最熟的只有一條街,連一條路都還不是。在台北的富錦街,我經常也會想到高雄的鼓山路,舊公寓還在,由我姊姊一家住著──這是兩條交錯貫穿我生活的街路,我想,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生命中擁有幾條親情的路線,偶爾,讓想念的心情在街路上慢慢悠悠地散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