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一手掌握全球歌劇院 拿手機App驗票入場

2013/02/12 06:00

雪梨歌劇院App在整體視覺設計上華麗現代。(記者趙靜瑜翻攝)

記者趙靜瑜/專題報導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的App直指售票功能。(記者趙靜瑜翻攝)

表演藝術最大的困擾,是表演藝術的票價門檻相對較高,也較難以理解,背後還有龐大的文化經驗體系必須要了解才能一窺堂奧,但現在透過新科技,這些經典的人類瑰寶,已經有了新生的意義。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App格式簡潔樸素。(記者趙靜瑜翻攝)

歌劇院App 時尚好 vs 實用好

相聲瓦舍App不乏歷年的精采段子,部分也是免費。(記者趙靜瑜翻攝)

透過雪梨歌劇院的App,不僅看見雪梨歌劇院的節目,還看到澳洲原住民文化與精緻文化的交融共合,充滿了當代感,色調時尚華麗,一點進去就是如白色貝殼般綻放的雪梨歌劇院外觀,在黑夜中更顯脫俗。節目介紹排最上面的是「當代節目」,古典音樂會、歌劇、戲劇選項全都排在「當代」的後面,這也可以看出雪梨歌劇院在21世紀面對當代形式混種多變演出的接受度之高,令人驚喜。

位於新加坡的濱海藝術中心App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App思維就完全相反,以實用為原則。點進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的App,那兩顆舉世聞名的大榴槤外觀盡現眼底,以為接下來的路徑設計也會一樣銀光閃耀?一點也不!裡面只有今天節目是甚麼,接下來有甚麼,哪些場地有免費演出,似乎要將濱海藝術中心的建築之美小留一手,讓樂迷或劇迷帶著好奇心直接一探。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更簡樸,保留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獨一無二的維也納金作為主色調,App點進去第一頁,就只有節目資訊、售票資訊以及劇院參觀等幾個選項,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兩廳院App 樂迷拿手機也可入場

在台灣,App在表演藝術的運用尚在起步階段,目前唯一的專業表演場地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正在試作「兩廳院電子票」,整個App思維從銷售到下載,以手機存取票券、以後樂迷進場時只要掃描手機就可以入場的重點為主。兩廳院表示,目前正在逐步測試當中,預計先從小廳節目跟實驗劇場節目開始實行電子票券銷售。兩廳院的《表演藝術雜誌》也正規畫以內容為主的App,希望豐富台灣表演藝術的資訊。

另外,城邦集團製作的《表演藝術》App以動態表演藝術雜誌概念出發,從幕啟前倒數10秒開始,到演出落幕安可鼓掌之後,從線上精簡資訊到購票,提供了展演訊息、舞台前的影音訪談,也以幕後包括製作、行銷推廣、票務、志工與表演班等工作人員視角,取代學術式的劇、舞、音樂評論,提供看表演的資訊來源。

台灣表演團隊 尚在起步追趕階段

台灣表演藝術團隊由於尚少出現成熟的團隊營運模式,尤其在行銷推廣的能力上,比起其他產業相對薄弱,在App的涉獵及關注上較不普遍。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何康國表示,App的應用只會越發蓬勃,表演藝術界對於App仍然只處於觀望狀態,較為可惜。

目前比較突出的是中央大學黑盒子劇場首屆「破殼藝術節」,該活動將陽剛的實驗室化身為表演劇場,讓偶戲藝術家在這個場域盡情創作,為了行銷,黑盒子劇場發表了App,結合節目消息、破殼講座、贈票活動和人氣投票等。藝術節召集人周慧玲說,這個App軟體,不但有即時推播藝術節資訊、多媒體影音資料,更可進行QR code尋寶活動, 「讓表演藝術與新科技做有效結合,也讓更多徘徊劇場外的人,有機會透過網路,成為表演藝術的新觀眾。」

何康國認為,表演藝術產業運用App,已經是必然趨勢,有興趣表演藝術的觀眾也會想要固定接收到更新的資訊,再加上現在製作門檻低,費用也可以在10萬到30萬之內,最大功能是表演團隊的能見度會在虛擬世界提高。但更重要的是「一步到位」,最佳狀態要可以做到線上交易,要讓消費者可以在接收到團隊的表演訊息,引起興趣之後,直接購買到票券,表演藝術團隊才能在龐大的網海訊息中,找到棲身之地。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