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為愛解讀】4之4 - 想哭的境界

2013/02/14 06:00

《卡繆札記》卡繆著,黃馨慧譯,麥田出版

◎周芬伶

時間飛逝,就像拿著傘降落,沒有著地感。只有找到真愛的人,他們會到達這一個春天的小島。——顏寧儀

人必須生存,必須創造。人必須生存到那種想哭的境界。—─卡繆

《向田邦子的情書》 向田邦子著,張秋明譯,麥田出版

二十幾歲剛開始寫作時,每有好文章便抄寫一遍,普通喜歡用原子筆抄,最喜歡的用毛筆抄,好的句子令人想整把吃進去。其中卡繆是我抄較多的作家,他的《異鄉人》、《瘟疫》高中時讀並不特別喜歡,比較上紀德更得我心,但我喜歡《卡繆札記》的文字,他的小說晦暗、冷靜,隨筆比較起來更明朗熱情些,這並非描寫愛情的散文,比較像《惶然錄》,是對生命的情書,靈光閃閃的,讀時常有靈感隨之起舞,或發怔許久,現在讀的都是這種,寫作者需要每天讓心靈保持清醒,情書有時讓人尷尬,尤其對那些與現實疏離,或單身已久的人,然而像《奇想之年》或《我們仨》這種生死以之的感情又太沉重了,我喜歡隔著一點距離寫愛,或偶爾寫及愛,那就像沙漠中出現的鑽石一樣閃亮。

記得抄過整篇的〈阿爾及爾之夏〉,哲學家的寫城市寫肉身是:

躋身橫陳的肉體、以身體領略人生,這樣的生活使人意識到肉體是有涵義、有生命的,而且—─姑妄言之—─肉體也有自己的心思。如同思想的演化,肉體的變化也有歷史、興衰沉浮、成長消逝和缺陷。不過,它的特徵在於:色差。如果你常去夏日的海灘,就會注意到,所有人的膚色變化都是從白到金黃到深褐,最後曬成菸草色,就此達到膚色變化的極限。卡斯巴哈城的白色城堡群俯瞰著海港。

當你浮在水面,迎著刺眼的陽光向岸上看去,沙灘上橫陳的胴體在阿拉伯城鎮的映襯下就像一條古銅色的帶子。8月的太陽一天比一天灼熱,房子的白色愈來愈炫目,膚色呈現更深的暖色。那時,人們怎能不合著太陽與季節的節拍,加入白色石屋與褐色肉體之間的對話呢?

卡繆的書寫根植於北非這塊土地,令人起殺意的白熱化陽光,豐富的感官刺激,在華美的外表下伴隨著極度貧困,這樣矛盾與兩極化,孕育了感性豐沛、思想深刻的作家,讓人感到溫度的哲學家。

至於愛情嘛,早年喜歡的莒哈絲現在讀來太濃烈,現在寧取向田邦子,她的情書實在平淡,卻充滿生活感,可知她是個熱愛日常生活的人,這種日常性更有真實感,讀著不小心就掉入她的思維,是我認為可怕的文字:

我其實也知道在寫之前,最好不要太神經質,不要參考太多的範本……

在家裡的話,會影響我工作進度的因素有小碌、冰箱、母親和書本。可是在這裡,這四項都不存在,我還是磨磨蹭蹭,說不定我天生就是個懶人。時而看著天空、時而眺望停車場汽車的移動、時而凝視飛來停在欄杆上的麻雀、時而想東想西,其實很花時間的,時間就這樣漸漸流逝了。

如果有能不分心的藥,我願意花十萬塊去買。

我不該說這些廢話,還是開始工作吧!

羅密歐與茱麗葉,我還沒動筆。不知道會寫出什麼東西來?

下次再聊,請多保重。

彷彿是自己寫的文章,可明明不是。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