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街頭藝術新視野 3D環境繪畫跟真的一樣

2006/04/12 06:00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上個週末有到華納威秀廣場的人,或許都注意到廣場地板「開了一個洞」,走近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幅「躺」在地上的壁畫,它以3D立體的視覺效果繪製,藝術家在畫作邊緣與地板做了特殊的銜接,乍看彷彿是地板下面別有洞天,低頭一看,好似進入了一片山山水水。

「3D環境藝術繪畫」這個名詞,也從歐洲傳統街頭藝術的領域裡拉出新的視野,讓台灣人有機會瞧一瞧這種新興的「3D環境藝術繪畫」風格。

創作者是來自德國的兩位街頭藝術家ManfredStader與Edgar Mueller,兩人都是全球少數曾經獲頒「街頭藝術大師」頭銜的創作者,從事街頭繪畫都有一、二十年之久。街頭藝術其實也有全球性的比賽,這一項源於義大利的傳統創立於1972年,北義大利朝聖小鎮貴茲迪庫達棟(Grazie di Curtatone),每年都會在「聖母升天日(Ferragosto)」當天,舉行一項國際性的街頭畫家競賽,通過三場競賽的第一名才能獲頒發「街頭藝術大師(maestro madonnari)」頭銜。Manfred在獲得該頭銜之後,還受邀到加州一所學校教授「街頭藝術」,很難想像,原來在街頭塗鴉也能變成一門功課搬到課堂上傳授吧!不過,Manfred說,這幾年源於「街頭藝術大師」比賽的傳統不像剛開始時那麼熱門,從最早每年有難以數計的參賽者,到目前每年有來自全球的三、五百人參與競賽,盛況其實已大不如前,Manfred與Edgar在法蘭克福附近的小鎮成立街頭藝術工作室,這種工作室在歐洲也不算多,他們們總是思考著如何在街頭藝術的領域創新。

大約4年前,他們開始嘗試「3D環境藝術繪畫」,獲得不少好奇與關注,也為他們開創了一條與當代環境與企業之間合作的可能性。「這種繪畫創作主題多半與環境結合,利用魚眼鏡頭誇張的視野效果構圖,在身處的環境中創造出另一個環境空間的延伸,」Manfred說,「它會讓參觀的人誤以為進入另一個環境的錯覺。」這種「3D環境藝術繪畫」的繪圖技法,多少帶著建築繪圖的技巧,對於學過建築的人比較容易掌握,而實際上,Manfred與Edgar也曾以此受邀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