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白色恐怖的傷痕記憶《秋蟬的悲鳴》

2013/04/03 06:00

《秋蟬的悲鳴》新書編者陳銘城,以半年時間完成這本傷痛之書。(記者趙靜瑜攝)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白色恐怖受難者黃溫恭女兒黃春蘭(中後站立者)要求中正紀念堂應該更名為白色恐怖紀念館。(記者趙靜瑜攝)

歷時半年,由文史工作者陳銘城擔任編者完成的《秋蟬的悲鳴》白色恐怖受難文集第一輯出版,用文字、圖片記錄了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的苦難與委屈,篇篇都用血淚寫成。陳銘城不以客觀評述,但用自己的情感跟角度出發,也讓這本文集有了傷痕的重量。

《秋蟬的悲鳴》收錄了20篇文章,其中有受難者楊逵孫女所寫的〈孤島的行旅〉,記錄祖父入獄後全家遭遇的重大改變。黃春蘭撰寫〈父親黃溫恭的遺書〉,一輩子沒有見過父親的黃春蘭寫下父親透過遺書對子女的期待,逐一翻閱都令人深思。

陳銘城說,這本文集的出版有一定的意義,「這跟口述歷史不同,受難者有時候自己書寫, 更加不失真。」陳銘城也期待政治受難者的第二代、第三代來書寫,讓歷史記錄繼續延續。

昨天也有許多受難者出席,政治受難者胡子丹撰寫〈陪客〉,因涉及陳明誠案被捕,在綠島監禁8年餘,出獄後靠獄友接濟而重生,他表示看到書很激動。政治受難者家屬李瑩君目前是嘉義市垂楊國小老師,還沒上台就已經淚流不止,她說從小跟著被遺棄的母親,生活困苦;養父則是在綠島監禁25年的黃至超,「因為養父後來認識了母親,才有後來我們穩定的生活。」李瑩君說這些好人卻因為政治毀了人生,也為他們抱屈。白色恐怖受難者劉辰旦則說,這裡有很多的受難者,「唯一遺憾就是我們至今沒有兇手,也沒有加害者。」

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有多少人因為某一種統治方式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政府作再多都是不夠的,「但謝謝家屬們願意來跟部內同仁一起繼續努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