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郭文護84歲咾咕石藝術家

2013/04/23 06:00

郭文護利用咾咕石創作各種微型山水,山水裡的每一條道路都可互相連通,相當特別。(記者黃博郎攝)

記者黃博郎/北門報導

奇人!84歲老翁郭文護原是鹽場管理員,因具天生美感,退休後隨手撿拾滿清政府運來台灣的澎湖咾咕石創作山水造景,件件都是絕妙精品,且每件作品均有一條山路貫連全境;他還用漂流木創作「台灣」和當地魚類,令人嘆為觀止。

郭文護表示,他早年看到有人在盆景裡擺放幾顆咾咕石裝飾,覺得咾咕石和植栽、假山水很配,心想若能以咾咕石搭建整座山水造景,應該更好看。正好清朝為興建軍事防禦設施,從澎湖運來大量咾咕石,許多都棄置在北門沿海,便陸續撿回約五千斤用於創作。

郭文護創作的咾咕石山水,除了大量的咾咕石,還加入陶瓷的小人偶、庭園造景和小植栽,營造出壯闊的山水景觀或秀氣的小橋流水景緻,且每件作品裡都有一條山路貫連全境,從山下的入口進入,可一路行經各景點,十分講究。

他強調,10多年前創作的第一件作品規模較小,只用不到百斤的咾咕石,後來「越做心越大,作品越做越大」,近來的作品一次便用掉近1000斤,也更加壯觀。他的數10件創作已擺滿庭院和牆外,近年來有不少人慕名來到偏遠的北門漁村參觀,還有大企業負責人邀他到高雄和國外打造咾咕石山水,但考量需長期住在外地施工,只好婉拒,繼續留在老家隨興創作。

除了咾咕石山水的創作,多才多藝的郭文護還撿拾各式各樣的漂流木,以最少的刀工巧雕出當地魚類和形似台灣的創件,成為最具本土味的藝術品。此外,他還是瓦片曬鹽場的知名設計者,台南近年來完成的觀光瓦片鹽田大多出自他的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