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玉井新天宮鎮殿媽祖傳奇

2013/04/30 06:00

玉井新天宮展示日治時期媽祖神像避難的鐵皮桶,及逾一甲子的牛樟神轎,用文物述說歷史故事。(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玉井報導

農曆3月23日媽祖誕辰,玉井新天宮展示日治時期皇民化政策下,鎮殿媽祖神像避難的鐵皮桶,還有逾一甲子歷史的台灣牛樟材質神轎,透過文物說歷史故事。主委張倉榮說,當時靠著鐵皮桶充當臨時神龕,才讓鎮殿媽祖金身免於遭日軍焚燬。

民國27年左右,玉井新天宮前身原為聖母會,由36名會員輪流供奉三媽金身,輪值會員供奉一年後,由下一人將媽祖金身請入約一台尺四方的鐵皮桶內迎回。新天宮主委張倉榮說,日治時期,日本實施皇民化政策,大肆搜括全台神像加以焚燬,廟方人員為了搶救建廟以來即鎮殿的三媽金身,將三媽金身請入鐵皮桶內,藏在附近虎頭山的草叢或工寮裡,當時廟祝林啟東日夜守護,每天變換藏匿地點,才讓三媽金身得以脫困。

鐵皮桶前方有孔,內有香爐,上方蓋子可掀起,還有繩子可揹扛,遇到緊急事件,即可將神像金身揹著避難。張倉榮表示,如今鎮殿三媽仍然坐鎮新天宮,已有近百年歷史,鐵皮桶也成為鎮殿的珍貴文物,早期原本收藏在倉庫內,希望透過展示,讓更多人了解台灣的宗教信仰歷史。

在這座鐵皮神龕後方,還有一頂民國41年以台灣牛樟打造的神轎,迄今已逾一甲子,雕工精緻,原本也閒置在倉庫內,張倉榮不捨,請人整理後一併在廟內展示,他說:「4年前曾有人出價要用多頂新神轎換這頂舊神轎,可見神轎的特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