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夢想如煙,現實似海 我讀羅福全回憶錄

2013/08/28 06:00

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認為,整本回憶錄可以看見台灣在全世界的命運。(資料照)

■陳芳明

歷史的軌跡,從來不是依照個人意願而開展。羅福全投入的時間旅行與空間旅行,簡直就是台灣歷史的縮影。他們那個世代,既接受日本統治下的國語教育,也接受戰後國民政府的國語教育。同樣都稱為國語教育,但戰前是日語,戰後是中文。他自己生長在嘉義市,從未預料有一天會跨過大洋,到達日本,又到達美洲。在求學過程中,捲入海外台灣獨立運動;返台後,又進入陳水扁政府。如此豐富而駁雜的旅程,絕非一般人的想像可以企及。然而,他所經過的各種起伏轉折,恰好拉出了台灣現代史的彎曲道路。

捧讀他的回憶錄時,我更加能夠理解台灣人的心情。戰前他們受到大和民族主義的薰陶,戰後卻又接受中華民族主義的召喚。但是兩個家國,距離那個世代的心靈世界特別遙遠。在時代洪流的浮沉中,凡是知識分子,都努力往上爬;到達一定高度時,必然會遇到障礙。那種關卡,不僅是屬於制度性的,同時也帶有一種強烈的身分歧視。在他求學過程中,相當幸運能夠遇到傑出的教授,因此他擁有豐富多元的經濟學知識。但是整個政治環境,似乎不能藉由他的知識來解決。經歷過太平洋戰爭、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戒嚴的威權體制,簡直就是一個世代的精神試煉。

出國深造,無疑是當時唯一的心靈出口。60年代末期,他毅然到達美國東岸,進入賓州大學。這樣的旅程,正好引領他銜接上1970年代的釣魚台運動。那場政治運動使海外台灣知識分子劃分成三派:一是左傾的統派,一是右翼的獨派,另一個是不統不獨的革新保台派。台灣土生土長的羅福全,終於加入獨派陣營,確實無需感到訝異。他整個成長的經驗裡,中國是非常模糊而遙遠的圖騰。如果國民黨代表中國的話,那是一種壓迫、控制、支配的象徵。至於中共政權,更是與他的生命毫不相涉。

在他心路歷程的演變中,接觸過古典的漢文化,而這種文化認知卻與共產黨或國民黨連結不起來。因此,他的終極關懷,必然就是養他育他的台灣社會。在政治口號上,高舉台灣獨立;但他真正的理想,則希望在小小海島上實現公平開放的民主政治。遭到汙名化的台獨運動,可以藉由這部回憶錄而獲得釐清。那畢竟是一個世代知識分子的夢想,他們與任何政權都沒有仇恨;只因為懷抱著一個巨大的夢,卻不斷受到曲解與打壓。

在海外漂泊的台灣人,無論政治主張有多激烈,他們最後都選擇回到自己的海島故鄉。1990年代,出現了波瀾壯闊的民主浪潮。在那關鍵時刻,沒有人願意看到自己在歷史現場缺席。2000年,羅福全正好從聯合國的工作退休,他受到陳水扁的邀請,出任派駐日本的代表。

今年78歲的他,穿越許多無法想像的歷史階段。由於早年失怙,使他比朋輩更早熟。他專攻經濟,能清楚辨識台灣社會現代化過程的升降。他相當熟悉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一個國家的興衰,絕非依賴財富而已,必須有思想文化與民主政治來支撐,才有可能使現代化運動趨於完備。他觀察日本、美國、台灣、中國的發展,顯然都是用同樣的思維方式切入。整本回憶錄,縱然只是集中在個人的記憶,但在敘述過程中,我們卻能夠看到台灣在亞洲,在全世界的命運。

生命是那樣枝節而瑣碎,他嘗盡各種挫敗、折磨的苦痛滋味,但是他從未流露失望與悲觀的情緒。從殖民時期到戒嚴時代,家國並沒有帶給他任何許諾,但是他畢竟毅然站起,毫無任何退卻的神色。

年少時期曾經有很多夢想,無論那稱為革命的夢,或台獨的夢,最後都匯入了台灣的民主運動。一個大時代出現時,自然會出現磅礡的文化氣象,容納各種分歧的政治理念與意識型態。羅福全從體制外走向體制內,正好提供一個恰當典範。真正的運動者,絕對不是活在自己構築的象牙塔,也絕對不是一廂情願耽溺於意識型態的囚牢。他的知識學問,他的政治主張,最後都受到台灣現實的召喚,使他的智慧與理想終於得到實踐。夢想如煙,現實似海;使夢成真,都需要在社會巨滔裡航行。羅福全回憶錄的精采文字,正好為我們形塑一股難以磨滅的意志。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