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閒談漢字

2013/11/13 06:00

◎庄腳人

台語有句「春天後母面」的諺語,母親逝世後父親續絃,對其子女而言就是「後母」。為何以「春天」做譬喻?因春天氣候變化無常。台語另有一句「惜花連盆,惜子連孫」:疼惜子女之人,就會連帶對其子女的孩子,也就是孫子,同樣疼惜。

人類對諸多事物有一概而論的習性。例如認為北方屬於寒冷地帶,而其日常主食大多是麵類;南方則是熱帶,主食大多是米。且認為西方人較文明先進,非洲人落後貧窮,亞洲人較勤奮。其實這些僅是概念,並非全是如此,不可一概而論。

台灣本是無人島,早期有南洋諸多島嶼的人,不知有意無意,漂流到台灣定居,成為目前所說的「原住民」──其實該說「先住民」比較適當且較貼切。其後,從唐山來的人,在日治時代稱為「本島人」,居住在山地的人稱「高砂族」。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人來台接管,將「高砂族」改稱「山地人」,其後再改為「山地同胞」;住在平地的大多數漢族叫「台灣人」,後因政治區域置「省」,便改稱「本省人」至今;戰後從中國大陸來台的人,則叫「外省人」。

台灣因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適合人類居住。且二戰後,科技發達,交通便利,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帶動經濟的自由化與國際化,使人與人接觸頻繁,並且出外旅遊至為普及,已成為一般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領域。

日治時期,我們就讀的叫「公學校」,而日本兒童讀的叫「小學校」。因為台灣兒童在家裡講的是台灣話,到學校同時得學日語及漢字。但是日本兒童在家裡說日語,所以到學校只學漢字。日語分「口語體」與「文語體」,平常交談說話用「口語體」,而寫文章雖然也可用「口語體」,但大多是用「文語體」。

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後日本結束統治台灣,改由中國統治。中國人平常所說的是普通話的「白話文」,當時教台灣人寫文章大多是用「文言文」。然而當今不但一般社會的通信或廣告,連政府機關的公文,也都普遍採用口語化的「白話文」。世界上各種文字,大多只有「音」而無「義」。例如日文的「の」、英文的「A」,唯漢字音義皆具,是世界上所有文字裡最特殊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