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攬一抹書香─相遇巴黎書店

2013/12/23 06:00

聖母院是巴黎重要的地標之一。

撰文˙攝影/郭孟君

艾索里尼書店內以化石、雕像等華麗家飾陳設,說明其出版品的華麗等級。

在旅行中造訪書店,通常會讓人對於即將相遇的陌生心靈懷抱著高度期待,有時是店東、有時是作者,還有其他造訪同一家店的旅人們。特別是在這個年代,明明上網也買得到、送到府的書,卻靜靜的被擺在某個異國書店的特定角落裡,等待那個千里之外的旅人走近,捧在手上讀了起來。那個微妙的瞬間,讓書店這個旅行的停駐點,頓時為旅人開啟了古往今來的時空通道,以及觀看世界的全新視野。

位於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是巴黎重要的文化交流據點。

遇見文學青年 SHAKESPEARE AND COMPANY

夾在2棟高樓間的艾索里尼書店外觀並不醒目,出版的書籍卻是奢華美學的代表。

建於1345年的聖母院,其實近幾年都還大小工程不斷的修補維護。但隔著塞納河在左岸和聖母院遙遙相對的「莎士比亞和同伴們」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看上去雖然給人比聖母院還要更老舊的感覺,但卻是反應時代青年斷然不能忽略的重要場景。現在被簡稱為「莎士比亞書店」的第一代主人席薇亞.畢奇(Sylvia Beach),從1919年在當時英語並不怎麼通行的巴黎專門引進英美文學和雜誌;有了這樣的據點,吸引了不少當時旅居巴黎的英美作家,例如D.H.勞倫斯、海明威、費茲傑羅等人,經常上門高談闊論、發表新作。

二戰期間,納粹占領時期畢奇在巴黎被羅織罪名入獄,書店因此結束營業。直至1950年代,自稱是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後人的喬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到巴黎求學,並在河左岸的拉丁區傚法畢奇的精神開起書店來。拉丁區直到19世紀都還充斥著價格低廉的青年旅舍、學生餐廳,是許多法國青年剛到巴黎求學時聚居的地區。青年們特有的天真與熱情,讓當時在法國文學作品中出現的拉丁區,到處都看得到主角們想要攀升到上流社會的欲望與勇氣。惠特曼在20世紀的拉丁區開了這麼一家英文書店,無疑的呼應了這種青年性格。畢奇女士後來便慷慨的把「莎士比亞和同伴們」這塊招牌,以及與許多作家的合影、出版社的校稿等珍貴資料,一起送給惠特曼。

近一個世紀以來,這書店像是個文學沙龍般,週日下午在二樓舉行文學講座、週一晚上在店外小公園舉行的詩歌朗誦,以及善待未成名作家的傳統仍然維持著。近幾年來,它無可取代的文青氛圍也屢屢入鏡,像《愛在巴黎日落時》裡伊森霍克從簽書中抬起頭來,或是航空公司形象廣告中金城武在明信片上手指滑過。顧客可以在這裡買書、賣書,或者只是借回去看;如果年輕的旅人需要落腳處,還能在這裡打工換宿。但大部分的旅人都是進來看看大作家的歷史畫面、在數萬冊的書堆中拍幾張光源不足的照片,挑幾張巴黎風景明信片才走。莎士比亞書店就像是個無畏的追求自由的青年,讓人捨不得離開。

遇見華麗年代 ASSOULINE

我們儘可以把所有跟頂級、精緻、奢侈……的同義詞無止盡的排列下去,都難以完全說明艾索里尼(ASSOULINE)「奉美學為圭臬」(Aesthetic is our ethic)的出版方針。他們甚至為了讓書在移動中受到妥善對待,還煞有其事的為許多大部頭系列手工製做專屬的皮革書箱。在紐約著名的頂級旅館廣場飯店,艾索里尼專櫃還請來人間國寶級的書籍裝幀大師進駐,為出入的仕紳名媛示範如何線裝內頁或製作燙金封面。

艾索里尼書店的全球總部已經在幾年前進駐紐約,創始店其實是位在巴黎聖日爾曼區。但是從外觀上,除了玻璃門上大大的標示地址的數字「35」之外,與它極盡華麗之能事的書籍相比,這家夾在2棟灰撲撲大樓間低矮的艾索里尼書店實在低調得不可思議。不過只要拉開門走進去,就會明白什麼是艾索里尼式的美學。

這家艾索里尼書店的二樓是其出版部門所在,一樓才是書店。艾索里尼出版的主題,大多與藝術、時尚、設計有關。當然,鞣皮書袋、皮革書箱,或者纖維美得有如抽象畫般的手抄紙筆記本等文具或配件,也讓人嘆為觀止。雖說是門市,但沿著牆面落地的層架上,裝幀精美的書籍與藝術品像在畫廊般共同被精心陳列著,靠窗還有舒服的沙發,讓人可以安安穩穩的坐在大象頭骨化石和縮小比例的大衛雕像前,就著天光看起書來。這一刻在你手中翻開來的,其實是與此平行相襯的、艾索里尼絕對的華美世界。

遇見藝術心靈FLORENCE LOEWY

書本的型態發展到今日,方方正正大概已經是最普遍存在的方式了,但是沒有人會懷疑,書裡頭的文字和影像具有能夠突破各種框限的力量。

這種極致的想像力會帶領讀者進入藝術的領域,就像洛伊書店(FLORENCE LOEWY)的存在,就說明了一種徹底的藝術主張。於2001年開張的洛伊書店,跟著名的畢卡索紀念館位在同一條街上;與其說這家書店是用來展售書籍,不如說它是書店和藝廊彼此交融的美好實踐。由巴黎當地藝術家Florence Loewy和 Emmanuel Hervé共同經營的這個空間,實際上是以一堵牆區分書店與藝廊,而且各自與街道相通。乍看之下各自獨立,但藝術氛圍一以貫之。

藝廊的部分經常舉辦各種主題展覽,內容包括1960年代到當代的畫作,也有意念前衛的影像或裝置藝術。在書店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由巴黎「JAKOB+MACFARLANE」建築師事務所設計3座巨大的弧形書架,超越由方形組成的屋舍和書籍,創造出一個充滿趣味的曲度世界來。不僅具有展示和收納功能,婀娜多姿的書架更像是時時彎下身子探向前來,將架上的書本遞過來親近讀者,讓人欣喜不已。

旅遊資訊

◆航班:可搭長榮至巴黎。

◆簽證:免簽證。

◆時差:慢台灣7小時。

◆匯率:1歐元約換新台幣40.8元。

◆相關資訊洽詢:

1.莎士比亞書店網址:http://shakespeareandcompany.com/

2.艾索里尼網址:http://www.assouline.com/

3.洛伊書店網址:http://www.florenceloewy.com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