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開放的真相?
彼得.漢克得獎引起文壇風暴

2006/06/08 06:00

德新聞焦點 ◎陳思宏

文學作品是否能夠跟作者本身切割,分開評斷其價值?德國杜賽道夫市政府贊助的「海因利希.海涅文學獎」(Heinrich Heine Preis),最近就遇到這個棘手的問題。

當最新得主奧地利作家彼得. 漢克(Peter Handke)的名字被宣布,而典禮也將在今年12月13號舉行,隨後引起了一連串的文壇風暴。

誰應該得獎?首先,是原本透過出版社表示不再接受任何文學獎的漢克,對於這個獎金高達五萬歐元(約合新台幣200萬元)的文學獎,表示了「欣然接受」的態度。

評審團讚揚漢克堅定地遵循海涅追尋「開放的真相」(offene Wahrheit)的道路,而今年適逢德國文豪海涅逝世一百五十週年,讓這個向來政治意味濃厚的文學獎更有傳承的意義。漢克的劇作與小說皆有可觀,在當代德語文學位置非常重要,台灣書市有《左撇子的女人》、《夢外之悲》、《守門員的焦慮》等譯本。

但是,得主一宣布,馬上就引起了政治、文學界的軒然大波,德國綠黨的政治人物庫恩(Fritz Kuhn)跳出來大聲疾呼,要杜賽道夫市政府駁回評審團的決議,他認為漢克不配領取這個獎。

接下來連評審團的成員都表示,漢克的確沒資格接受這個獎項的光環。而支持者也馬上出聲反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德國大導演文.溫德斯都寫文章表達支持漢克的立場,一時之間文人墨客、政治學者筆戰辯論,把這個曾經頒發給葉利尼克、瑞士作家馬克斯.弗瑞希(Max Frisch)的文學獎,吵成了這幾週以來歐洲文壇最熱門的話題。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筆戰為何漢克得獎會引起這麼大的紛爭?今年三月,前塞爾維亞、南斯拉夫共和國獨裁總統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死亡,漢克竟然飛到了貝爾格勒去參加了他的喪禮,還對著群眾發表了祭文。

米洛塞維奇是上個世紀九○年代巴爾幹半島民族動盪與戰爭屠殺的核心人物,在2001年被海牙國際戰爭罪行法庭指控66項罪行,在今年三月暴斃於海牙獄中,結束爭議的一生。漢克突然現身這個被媒體稱為「巴爾幹屠夫」的喪禮,這個難以解讀、令人錯愕的舉動,馬上就在藝文界引起效應。

巴黎「法藍西劇院」(Comedie-Francaise)馬上取消了原本排定明年將會上檔的漢克舞台劇《質問的遊戲或者前往響亮國度的旅程》(Das Spiel vom Fragen oder die Reise ins sonore Land)。

法蘭西劇院一宣布此決定,立即引起各大名家表明立場,以哈洛.品特為主,眾人聯合簽署了一份請願書,支持漢克的藝術創作;隨後高行健則和另外一批人簽署了另一份請願書,表達支持法蘭西劇院的明智決定。

幾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皆發聲筆戰,一時歐陸文壇沸沸揚揚。緊接著海涅文學獎又宣布漢克是本屆得主,漢克真的是最近最紅(或黑?)的歐洲作家。

作者能與作品切割嗎?回歸到文學作品本身,如果漢克本身沒有在1996年出版遊記散文,把塞爾維亞描述為巴爾幹干戈的受害國,並且直指西方媒體偏頗報導,然後竟然又現身在獨裁者的喪禮,他這回獲獎,一定只有掌聲沒有噓聲。

這也顯示了文學作品與作者果真難以割離,支持漢克者希望世界專注他的劇作與小說,反對者則根本無法抹去漢克站在「巴爾幹屠夫」墳墓旁的影像。而目前杜賽道夫市政府陷入了天人交戰,在輿論的雜音中,頒也不是,不頒也不是,最終決議將會在幾週內完成。

至於評審團指出的「開放的真相」,在紛亂的爭吵裡,只能交給讀者與歷史去評斷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