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詩歌城堡的國王

2014/05/21 06:00

◎王丹

從來沒有見過周夢蝶先生,只是跟很多人一樣,多少讀過他的詩。閱讀,尤其是閱讀詩歌,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因為對於相同的詩歌作品,不同的閱讀背景會帶來不同的感受。對於周夢蝶和他的詩,現在的我,就是這樣的心情複雜。當我們確切地知道周夢蝶還在那裡,在明星咖啡館外面的陽光下獨自靜坐的時候,讀他的詩還可以有一種平和的心情;但是現在,當我們知道他已經不在那裡的時候,當我們發現有一些什麼,是失去了就再也沒有了的時候,再看同一首詩,感覺竟然就如冬夏的區別一樣,冷暖自知。

現在再看到這樣的句子,你會怎麼感受呢?「哽咽而愴惻,時間的烏鴉嗚號著/『人啊,聰明而蠢愚的啊!/我死去了,你悼戀我;/當我偎依在你身旁時,卻又不睬理我──/你的瞳彩晶燦如月鏡,唉,卻是盲黑的!/盲黑得更甚於我的斷尾……』//時間的烏鴉嗚號著,哽咽而愴惻!/我摟著死亡在世界末夜跳懺悔舞的盲黑的心/剎那間,給斑斑啄紅了。」(〈烏鴉〉)這樣的泣血的句子,在我們知道這位獨自守著關於詩,關於美,關於文字的夢想的老人已經離開的時候,再回頭看,竟然是這樣地讓人發抖,彷彿看到他化身為神鳥,在遠遠的天空上繼續寫著鮮紅色的文字。

在他之後,還是會有很多詩人,也會有很多精美的或者打動靈魂的句子,但是我總覺得,不會再有人寫出像周夢蝶那樣的孤獨的意象了。我們都知道孤獨是什麼,也知道為了孤獨付出的代價在哪裡,但是有多少人會這樣來描繪它呢?「缺月孤懸天中/又返照於荇藻交橫的溪底/溪面如鏡晶澈/祇偶爾有幾瓣白雲冉冉/幾點飛鳥輕噪著渡影掠水過……」(〈寂寞〉),又或者,「看了看岸上的我自己/再看看投映在水裡的/醒然一笑/把一根斷枯的柳枝/在沒一絲破綻的水面上/著意點畫著『人』字──/一個,兩個,三個……」(〈我趺坐著〉)

還有,「昨夜,我又夢見我/赤裸裸地趺坐在負雪的山峰上/這裡的氣候黏在冬天與春天的介面處/(這裡的雪是溫柔如天鵝絨的)/這裡沒有嬲騷的市聲/只有時間嚼著時間的反芻的微響/這裡沒有眼鏡蛇、貓頭鷹與人面獸/只有曼陀羅花、橄欖樹和玉蝴蝶/這裡沒有文字、經緯、千手千眼佛/觸處是一團渾渾莽莽沉默的吞吐的力/這裡白晝幽闃窈窕如夜/夜比白晝更綺麗、豐實、光燦/而這裡的寒冷如酒,封藏著詩和美/甚至虛空也懂手談,/邀來滿天忘言的繁星……/過去佇足不去未來不來/我是『現在』的臣僕,也是帝皇。」(〈孤獨國〉)「時間嚼著時間」,「空虛的手談」,「夜色中放出的比白晝還要絢麗的光芒」,「酒的寒冷」……要怎樣的內心恣肆的寫手,才可以鍛造出這樣的意象呢?又要如何的功力,才可以不動聲色地表達出最高的透澈?周夢蝶的每一個字,都是一截一截地從心底抽出的繩索,把他自己的歲月連成了一個圍困的城堡。

而他,周夢蝶,就是這座城堡的國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