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楊慎絢《廢河遺誌》融入日常生活美感

2014/06/24 06:00

楊慎絢及其著作《廢河遺誌》獲文化部藝術新秀。(記者王文麟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2007年在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掄魁的醫師作家楊慎絢,以當年得獎作品〈廢河遺誌〉延伸創作的同名小說醞釀7年終於問世,自稱為半老文學新人的他認為,「文學必須細膩、講究具有質感,而且也要兼具耐讀性,更重要的是文學該融入於生活的美感裡」,這本詩意與文學性兼具的著作於焉誕生。

坦言靈感來自於康拉德的〈黑暗之心〉,楊慎絢同樣選擇以河流與船,做為貫穿全書的主軸,透過兩者所代表的符號意象,穿梭古今台北的三維空間。自言以「科學論文」方式撰寫小說的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地蒐集古文獻資料與地圖、實際造訪古地圖所標註的地方,融合希臘神話與自我的想像而成本書,從17世紀荷據時代將在荷蘭的畫家林布蘭與航經台灣的繪圖家麥修斯,兩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透過雙城台北、阿姆斯特丹交會,帶出鄭成功與荷蘭人交戰的時空背景。

楊慎絢又以虛擬人物福爾摩斯與華生以尋找1884年中法戰爭中失蹤的法國軍人為由,前往北台灣尋藏金圖,巧遇馬偕醫師與探險家畢麒麟,幽默卻又考究的文筆,為一般咸認為是通俗的偵探小說,增添了更多文學性;最後來到21世紀的現代,透過建商的貪婪與颱風淹水反諷時事。

楊慎絢將失落的歷史串起,讓生活在台灣土地上的後代子孫們,隨著基隆河河道的變迭,直視台灣歷史的滄桑,正如其自許,透過這本書能「回憶過去也預約未來,為未來的重返,留下備忘」。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