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消失的月台風景

2014/07/16 06:00

◎陳泳翰

電聯車上,六名高中生對坐打起撲克牌。先是九九,迴轉指定減十加十;接著換成吹牛,一張老K加兩張再加兩張。二十多年過去,這是火車上不變的風景。

月台依舊,木造的小站也沒改變,牛眼窗雨淋板,還有陶瓷做的插座孔,這是看似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其實下了火車後,已有風景偷偷消失了。當火車離站,月台鈴聲拔尖響起時,惜別的離人都到哪裡去了呢?

不知不覺中,離人似乎已經成了瀕危(甚至不排除滅絕可能)物種,被經濟成長、高速鐵路種種連袂抹消。好比說:許久沒有看到哭哭啼啼的小女友,拚命揩去淚珠,送別故鄉青梅竹馬的畫面;也好久沒有看見提著大包小包的老父親,欲言又止站著,和女兒立成兩尊雕像的場景;更別說列車啟動時,一人小碎步追著車廂,兩對雙手照鏡似的,止不住如機械節拍器誇張擺盪的模樣。這一切人生劇場,竟然只能從老歌和老電影中尋找證據了。

誰還需要在月台上十八相送呢?如今一個月薪水早可買上數十張來回車票,只怕太常見面失卻新鮮感,就是不怕攢錢不易,下次見面又得等到農曆過年。再說,即使是兩地分隔,思念得緊,也不妨換搭高鐵列車,兩個小時左右便能見著秋水伊人,開開心心相約逛夜市去。

場景沒有改變,故事卻失去了發生的理由。就像手機出現,淘汰了火車站的留言板以及公用電話機旁排隊的人龍,送別的、哭泣的、用力揮手的月台人也消失了,消失得如此不著痕跡,幾乎沒有人發現。時間被濃縮,月台上的戲劇性卻被稀釋到淡而無味。●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