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馬友友&絲路合奏團四度訪台

2014/10/07 06:00

馬友友(前排中)與絲路合奏團合作邁向15年,將為台灣樂迷演繹迷人豐富的文化樂章。(牛耳藝術/提供)

絲路計畫15年 融合東西方音樂藝術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絲路不僅是歷史悠久的商業貿易途徑,更是聯繫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臍帶,感懷古今關聯性的大提琴家馬友友與音樂家們在1998年成立「絲路計畫」,融合東西方音樂藝術與思維,以樂符展現流動的國家邊界,走過15個年頭,馬友友偕絲路合奏團將在年底四度訪台,為台灣樂迷獻上迷人豐富的文化樂章。

「創意,來自不同群體的交集」,舉世聞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認為音樂表達的是人類心裡最珍貴的思想與感情,「該如何把古典音樂轉化成今天活的東西,該如何用音樂表達出真實的東西?」本身也是歷史人類學家的馬友友,在「絲路計畫」中找到了答案;與馬友友有多年深厚交情的牛耳藝術負責人牛效華透露,在一次聚會中,馬友友曾感慨地指出古代東西方透過絲路交流,「絲路意味著東西方文化溝通的橋梁」,在網路無遠弗屆的現代,一般人很難體認彼時絲路的重要與特殊性,但他將絲路妙喻為「古代的網路」,希望透過音樂力量「彌平不同種族與國家的爭執與戰爭」,「絲路計畫」的核心精神就是不同文化透過音樂溝通,消除人與人間的歧見。

「1997年馬友友來台演出時,就曾徹夜談及該計畫的各式構想」,牛效華說馬的熱誠讓他迄今仍印象深刻,他認為各地有不同的文化底蘊,每個地區也都有優秀音樂家,透過「絲路計畫」讓這些名家被世界發現,「人們透過不同性質的音樂來理解文化間的歧異性」,也讓現實的疆域國界隨著音符而流動。

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本次亞洲巡迴將於南韓、日本、台灣等地帶來共8場次的演出,台灣場次馬友友與團員共14人於11月6日、7日在台北、高雄演出。長期支持馬友友的台灣賓士也於本月24日至26日於賓士各地展示廳舉行演前導聆會,邀請樂迷參與並希望古典樂能像絲路計畫的理念綿延不斷,詳情可洽牛耳藝術網站:www.mna.com.tw/2012/。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