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作家到柏林 駐村經驗成文學養分

2015/06/15 06:00

德國駐村作家經驗分享會,左起郝譽翔、鍾文音、賀景斌。(記者胡舜翔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台灣與德國柏林文學學會簽署「台德文學合作備忘錄」,從今年起一連3年送9位台灣作家到柏林駐村。3月已出發至德國一個月的作家賀景濱、鍾文音、郝譽翔日前分享駐村經驗,大讚德國文學風氣。

賀景濱說,原本期待到柏林觀察該城市因東西德合併而產生的文化差異,「但實際到該地後,發現已融合得相當完美,」他指出駐村時曾欣賞柏林愛樂宛若「黃金之聲」的演出,也說柏林最大特色就是安靜,「很難想像一座擁有300多萬人口的城市,居然靜謐得宛若鄉村。」

郝譽翔對參與萊比錫書展印象深刻,「不同於如菜市場般的台北書展,萊比錫書展著重於作家與讀者間的交流。」她指出很多德國人一開始對台灣文學很陌生,但藉由書展的參與,一下子就拉近兩個文化的距離,她也在駐村時期拜訪著有《夏之屋.再說吧》的作家尤荻特.赫爾曼,說兩人年齡相近、背景相同,彼此對人生經驗多所交流。

鍾文音表示,萊比錫書展「回到尊重讀者的源頭」,書展現場甚至還會轉播作家專訪,「萊比錫書展對文學的尊重與讀者、作家的純粹讓人難忘。」

作家蔡素芬也分享當初與詩人鴻鴻同期赴德駐村經驗,她回憶彼時和鴻鴻一同拜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荷塔.慕勒,彼此不僅對談還分享文學創作的心得,讓他們受益良多,表示駐村對作家是很好的體驗,「這些體驗最後都會化為作家創作的重要養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