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口湖牽水(車藏) 繪本畫給你知

2015/10/19 06:00

民俗學者林茂賢介紹牽水(車藏)儀式的由來以及牽水(車藏)該怎麼牽。(文資局/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在台灣民俗中,溺死者都必須透過牽水(車藏)(音同狀)的祭儀,始能脫離苦海、獲得解脫。每年農曆6月7、8日兩天於雲林口湖鄉所舉辦的牽水(車藏),為國內最大規模的水難儀式,迄今已170年,文化部文資局特別出版繪本《口湖牽水(車藏)》,介紹此一珍貴又獨特的民俗傳統。

文資局推出繪本《口湖牽水(車藏)》,以生動圖文介紹台灣最大的水難祭祀科儀。(文資局/提供)

牽水(車藏)為台灣民俗獨特儀式,該儀式深受口湖鄉重視,每年舉行的牽水(車藏)儀式規定所有鄉民都必須參與,因此對口湖遊子而言,每逢農曆6月初7、8,就是返鄉之日,回到口湖參加祭典,藉由儀式緬懷祖先。

該儀式之由來,相傳是1845年6月7日,口湖遭受颱風襲擊,又因地處低窪,凶猛雨勢加上海水倒灌,遂成台灣史上聞名的「六七水災」,湖口7千多位居民一夕全數罹難。

「六七水災」後,當地居民為超渡溺水亡靈,便訂於農曆6月的這兩日準備供品,由道士舉行牽水(車藏)儀式,該項傳統到今年已170年。

專研民俗學的學者林茂賢表示,祭儀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水(車藏),水(車藏)外型為一竹篾編製的空心圓筒狀物,以桂竹為材料,高約4尺,以竹竿為藏心,另將竹篾糊以白紙及三色藏鬚,並書寫亡者姓名。

「過去牽水(車藏)是為了祭祀溺死的亡靈,但現代的儀式其實是在提醒大家居安思危的重要性。」林茂賢說,口湖牽水(車藏)於2010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就是要提醒國人補護環境生態,還有防災意識,別再重蹈覆轍。」

有感於年輕一代對民俗傳統的陌生,文資局推出繪本,期待讓更多人了解此一台灣獨特的文化底蘊,找來長期研究兒童文學的作家邱凡芸及插畫家黃琬婷,兩人實地勘查,以淺顯有趣的對話,讓人更易了解民俗傳統背後的由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