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北美館展出「台日博覽會」 描繪早期博覽會面貌

2006/10/03 06:00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辦一場成功的博覽會,常被世界各國視為宣揚國力的指標。去年日本以超過成本10倍以上的收益,成功舉辦了愛知博覽會,原計畫於2008年舉辦的台灣博覽會目前則似乎有停擺的可能,如何辦一場國際性的博覽會呢?一場名為「台日博覽會」的特展,今天在北美館開幕,台灣或可借鏡。

該展覽以「展現博覽會的媒體效益」為主軸,含括東京廣告博物館珍藏的「錦繪」等相關收藏品,首度來台展出。其中還包括70年前在台北展出的台灣博覽會相關文件,可說是一次難得一見的特殊展覽。

展場依「從『錦繪』看日本博覽會的起源」、「日本博覽會的多元風貌」、「日本博覽會與企業的共構」、「台灣博覽會的過去與未來」及「世界博覽會的延伸閱讀」等五大主題分區,對於一個國家如何學習舉辦成功的博覽會,做有系統的鋪陳。

其中最具可看性的部分是位於展場第一區的25張「錦繪」作品。策展人石瑞仁表示,全世界第一個辦博覽會的城市是1851年的倫敦,日本曾於1855年參加過巴黎的博覽會,但當時對於如何舉辦國際博覽會,日本可說還在學習當中,1872年,日本自己在國內試辦了「東京湯島聖堂博覽會」,隔年就派團到維也納考察,做成深入而整體的研究報告,並於日後先後由政府主導,舉辦了5次「內國勸業博覽會」,才由民間開始舉辦。

此次展出的「錦繪」,即因19世紀末還沒有應用攝影紀錄博覽會的技術,因此以「錦繪」紀錄當時的盛況。

所謂「錦繪」,是自1765年日人鈴木春信突破浮世繪的傳統技法限制,以一色一版,最多達20餘版的多色套印方式,開發出色澤豐富的版畫作品。

這批錦繪作品的年代,最早即是1872年「東京湯島聖堂博覽會」所畫,其中還可看出,當時日本人對博覽會該展什麼東西還不很瞭解,因此凡風土文物都出現其中,相當有趣。有的作品以宏觀角度重現日本早期博覽會的壯觀場景,有的則以貼近觀察的方式,描繪展館內容,以及皇室官員、外國訪客、一般民眾的參與情形。

博覽會的舉辦對世人的影響顯著,石瑞仁說,美國於1876年第一次辦博覽會時將展出主題分為7大類,影響後來圖書館的分類方法;日本開始有美術館也是從博覽會開始;奧運會的產生來自於把運動比賽舉辦成博覽會規模的想法;有些品牌在博覽會裡乍紅;博覽會還會帶動一些娛樂風潮及全民活動……。

「台日博覽會」特展將在北美館展出至11月12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