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用耳朵環島 聽見土地的聲音

2016/02/02 06:00

曾在電台擔任成音師的李百文,以2年時光環島收音,將這段聲音旅程付梓為《土地的聲音》。(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曾擔任電台成音師的李百文,從2010年起騎著機車穿梭在台灣大小鄉鎮,以其專業蒐集國人從未仔細留意過、屬於台灣土地的聲音,這些踏訪紀錄與聲響全部收錄在新書《土地的聲音:聽見台灣最美好的人.事.物》一書和CD中,用聲音帶領讀者與視障者進行一場環島旅行。

「聲音文化應被重視,我們常記錄影像,但聲音比較少,真的很可惜。」出生於1975年的李百文,因工作勞累過度罹患飛蚊症,視力嚴重受損,決定辭掉工作,騎上摩托車,獨自完成一人抵10人用的錄音工程,將台灣的美景透過聲音傳達給無法用雙眼感受的視障者。

李百文指出,每個都市、地方都有專屬的聲音,「阿里山竹林因風吹過而婆娑起舞的沙沙聲、那瑪夏原住民在午後暖陽下剝玉米粒的脆響,都是只有親自走近台灣這片土地,才能聽見的絕妙聲音。」不僅錄下生活中的細微聲響,民俗儀式的鑼鼓喧天也是她捕捉的「風景」之一,她將這些聲音搭配口白和文字,變成一段段精采故事。她說,錄音時把自己當成導盲犬,「帶不方便出門的視障者聆聽這塊土地的聲音」。

回憶收音過程,李百文曾在四周都是稻田的戶外,頂著寒風搭帳棚過夜,因視力受損緣故,騎車只能慢慢騎,「緩慢才能心靜,也才能聽到當地的聲音。」樂觀的李百文說,把視覺丟開後,感受力反而更強。她目前正致力於「聲音保存計畫」,改造台中老家為聲音文創複合式空間,《土地的聲音》是第一階段的作品集,接下來計畫利用動態與靜態的聲音展示,帶領民眾來一趟聲音的輕旅行,也藉此達到聲音技術的保存與傳承。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