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故宮1幅畫看端午節應景 家中擺這些就對了

2024/06/09 22:49

故宮院藏〈元人天中佳景〉。(故宮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6月10日是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很多傳說典故以及習俗,其實非常有趣,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不少與端午節相關的文物,於最新推出的特展「端陽時節」中,透過古籍文獻讓民眾認識端午節由來,同時展出應景擺設圖畫和器物,展現古時節令清供的風雅趣味。

策展人故宮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賴玉玲表示,「端午」原是指五月開端的「端五」,起源夏、商、周朝的夏至節,由於5月的端午是太陽在天空最當中位置的一天,天氣特別酷熱而被視為毒月、惡日。仲夏5月是「百毒月」,祛邪防疫成為重要行事。配合節氣、節儀和節物,而有五月節、重五節、天中節、午日節、端陽節、菖蒲節、浴蘭節、龍舟節、粽子節等别稱。

〈元人天中佳景〉圖中可見花卉枝梢繫著驅毒避邪的精緻香囊。(故宮提供)

古代繪畫中可見端午節的應景擺設,如這件〈元人天中佳景〉,「天中」就是端午節。畫中花瓶插蜀葵、石榴、菖蒲等5月花卉,枝梢還繫著精緻香囊;盤中則擺設粽子、荔枝、石榴等。畫幅上方另見道教的靈符四道以及鍾馗畫像,據說鍾馗圖像由歲朝除祟演變為端節迎福,大約是明代中葉以後。

從古畫中擷取元素發揮創意,故宮北院6月10日推出端午掛飾手作體驗,民眾憑當日門票可免費兌換材料包。 (故宮提供)

故宮北院為端午節應景,也特別在10日辦理「佳景掛天中」手作活動,利用畫中的精緻香囊掛飾,設計象徵祈福攘災一整年的手作掛飾,參觀民眾皆可於正館B1兒童學藝中心休憩區,憑當日門票免費兌換材料,隨到隨做,不需事先報名。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