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王丹/鼓勵的藝術

2017/01/25 06:00

◎王丹

看到世新大學的一位老師因為教師評鑑中的劣評而給了全班同學零分的成績的新聞,有點好笑:對學生如此情緒化,這位老師確實不太適合任教。不過另一方面,有些學校,教師評鑑的結果有可能跟升等這樣切實的利益連接在一起,這就難怪老師會在意教師評鑑的內容了。這使我想到的其實是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教師應當如何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學生?

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老師:有的老師對學生很嚴格,對於期末給出的成績,制定了詳細的評分標準系統,在評分的時候,也是一絲不苟,當掉學生毫不手軟;也有的老師,例如在下我吧,屬於那種對學生比較寬鬆的類型;一般來講,只要學生的期末報告言之有物,展示出了對課程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就會給出比較好的成績。而校方比較鼓勵的,當然是前者。有一些學校不明文規定,但是還是會「道德規勸」教師,期末的全班成績要有一定比例的學生被當掉,不能「放水」;甚至有的學校還主張,期末全班的成績,平均應當在七十五分左右。校方的心態我是理解的,但是這種心態,坦率講,是我不能贊同的,因為在我看來,教育本身,就是一門鼓勵的藝術。

德國《明星》週刊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專門談到中小學教育中,如何通過鼓勵提高教學質量。這篇文章指出,科學家們已經確認了一點,那就是:無論孩童還是老人,來自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會讓我們學習得更快。如今我們的教育觀念應該更往前走一步。在中小學階段,孩子們需要的不是什麼「快樂教育」,也不是單純地減少課業負擔,而是在課堂上獲得真正的學習中的滿足感。文章特別建議,老師應該盡量創造一個寬容的氛圍,不但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並且還要鼓勵他們勇於犯錯誤。這種鼓勵應當是無條件的,教師要誘導學生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當學生在做有挑戰性的事情的時候受到適當的鼓勵,他們會更有勇氣和滿足感,並且會愈來愈習慣自己提出問題,然後獨立解答的學習過程。

其實,豈止是中小學教育中,應當以鼓勵為主,讓學生有成就感;就是在大學,鼓勵的藝術,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這讓我想起我研究所階段在哈佛念書的感受。印象最深的一門課,是跟著名學者孔飛力(Philip Kuhn)討論中國清末以後的現代化進程的課。平時的孔飛力,有那麼一些不苟言笑的樣子,據說不少學生有點怕他;但是在課上,孔飛力總是笑瞇瞇的,他會拋出一個個問題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其實都需要一定的閱讀和理解,並不是那麼容易回答的,你可以想像,課堂上的學生們的回答有些是多麼的荒腔走板。但是我印象中,從沒聽到孔飛力的嘴裡說出過「不,你錯了」,更不可能看到他露出不屑的神色。他不同意你的觀點的時候,從來不會說「不」,他只是不斷挑戰你的問題,啟發你重新思考自己的答案。就算你最後還是回答得不令人滿意,他也總是報以微笑,給出他自己的看法。在他的嘴裡,我最經常聽到的,就是「good」、「yes」這樣的肯定的評價,這讓我們這些本來就因為是用外語發言而很怯場的國際學生,在他的課上,有勇氣表達自己的看法。我必須說,哈佛很多教授,對學生是非常寬容的,寬容到社會都看不下去,甚至曾經在美國引發過「哈佛教授是否應當對學生給成績太寬鬆」的討論。

不過在我看來,這樣的寬鬆,正是鼓勵的藝術。●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