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人生萬花筒 朋友是老的好

2017/02/05 06:00

@朱玲

那天,我與母親陪94歲的父親到安養院探望92歲的魏叔。依護理人員指示,我們來到交誼廳,在一群坐著輪椅的老人中找到了魏叔。

昔日總挺著大肚腩,有老饕稱號的魏叔,如今卻瘦得像一層捏皺的牛皮紙包覆著嶙峋骨頭的模樣,我幾乎認不出他了。他用失智而略顯空洞的眼神不斷張望著我們,最終僅喃喃地叫了父親一聲「阿烱哥」。對這位相識超過一甲子、宛如親兄弟的同鄉,父親紅著眼眶握起他的手,久久無法言語。

1949年,父親與魏叔各自帶著或辛酸或無奈的故事,從海峽對岸來到台灣這塊陌生的土地,反攻大陸與家人團聚曾是他們共同的日夜懸念。但當想望隨著時間逝去漸成泡影後,他們只能將這份願望封存,如一顆隨風飄盪多時的種子,最後選擇在此落地生根。

在我小時候,我們與魏叔不僅是同鄉,也是鄰居。緣於相似的際遇與記憶,父親與魏叔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他也將我們三個小蘿蔔頭視如己出。每年春節我領到長輩給的第一個紅包也一定是魏叔的,而媽媽的拿手菜「鑲豆腐」,更是常串門子的魏叔百吃不厭、讚不絕口的家鄉菜。即使後來我們與魏叔各自數度搬家,但魏叔仍每天騎機車到家中與父親閒聊小酌。他看著我們長大、看著我們結婚生子,春節的壓歲錢依舊年年發,只是遞給了下一代。

不知不覺,魏叔與父親一同從年輕走到了老年,歲月毫不留情地在他們的身上分別刻下了深淺不一的痕跡。數年前,魏叔的健康每況愈下,重聽、關節退化與輕微失智,使他幾乎足不出戶,偶爾坐著計程車前來,到了巷口卻找不到老友家的正確位置,尚須詢問街坊鄰居。即使許多記憶已慢慢從魏叔的腦袋中點滴流逝,但奇妙的是魏叔依舊年年記得父親的生日,總要拄著柺杖,辛苦地爬上公寓三樓,親自為父親送上紅包,說一聲:「阿烱哥,你生日我一定要來看看你。」這是一份多麼深厚的情誼啊!

父親不斷對魏叔說著話,期望喚起魏叔的記憶,但眼神空洞的魏叔卻未再開口說第二句話。我拿起手機拍下了這對親如手足老友的身影,代替他們珍藏這份一生的情誼。此時,我的眼前竟模糊了起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