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布萊希特的情人

2007/03/20 06:00

◎賈克-皮耶.阿梅特 譯◎繆詠華

落霧的週末,柏林像浸在黃稠的湯裡。大地重歸光禿一片,枝葉,人群,蒸氣,煙霧,潮濕,鳥兒振翅的聲響,刺耳的電車,光暈,黑壓壓的人群顫抖著散開來,與你擦肩而過。

有兩個下午,瑪莉亞都聽到布萊希特談卡爾.華倫泰(Karl Valentin),就是這滑稽的瘦皮猴教了奧格斯堡年輕人很多老少咸宜的默劇手勢。其他的時間他們就一直排演魚販吵鬧不休的那幕戲。布萊希特因而得出了一個結論:小丑再好笑,還是會有人在小丑面前流淚;悲劇再可憐,還是會有人在悲劇演員面前無動於中。小資產階級的情感就是丈量一切的準則,簡言之,什麼都沒改變,什麼也都可能;真的太不幸了。

星期三放晴了。她的電話被切斷了,而且瑪莉亞還覺得有人來過她公寓。此外,她也在她專屬的化妝室找到了一份相當久以前的《新德國報》,裡面提到對納粹提出公訴,而且,很奇怪地,第四版上面還有她先生和她父親的名字,還很仔細地被摺了起來。到底是誰潛入她的化妝室?留下了這份報紙呢?

她出門去拍張電報給她六歲的女兒,小路濕淋淋的。一個小舖子在原本的玻璃櫥窗上擺上了美耐板,真的玻璃八成都被扔了。破舊的莎士比亞精裝喜劇上趴著一隻好大的胖白貓,全身灰頭土臉的,白貓抬起頭,眼睛隨著在小路上迴旋飛舞的紙片轉。

瑪莉亞進到店裡去,想買精裝書,可是太貴了,她心想真希望能把這幾大冊……不是送給布萊希特,而是送給漢斯.特洛……但這有何意義呢?接下來的好幾天,她都還記得白貓看著紙片與風共舞的那一幕,這便是她的心在蠢蠢欲動的徵兆。她聽到中學裡傳來愛國歌曲的歌聲,都是些什麼〈一統德意志〉、〈陽光普照大地〉之類的,然後她穿過了一堵正在拍照的蘇維埃軍人人牆。

晚上,她穿上了淡紫羅藍色、釘滿了小亮片的晚禮服,抹上點脣膏,擦了指甲油,穿上薄底淺口皮鞋,從天鵝絨的珠寶盒裡拿出串珍珠項鍊戴上,出發前往在總統威廉.皮克(Wilhelm Pieck)官邸舉行的盛大酒會,為了贈勳給漢斯.埃斯勒成為官方音樂家。

當她拾級而上時,看到了所有的政府高官,瑪莉亞覺得很不自在。有人給了她杯香檳,她就端著杯子,沿著環形窗踱著步,看到一個軍事用地。高壓電塔照亮了深黃色的大樓,好似引起了褐色的錐形漩渦。小道消息指出國家安全局的新辦公大樓就在那邊,人民警察學校的教師研習中心也在那。

她覺得自己陷入了沒完沒了的戰爭,沒有盡頭的冬日。放眼望去,一個到處都是制服的世界;一個路上滿是斷壁殘垣、灰燼瓦礫的世界;一個由秩序命令所組成的世界;一個祝願和平永存與舉杯向人民兄弟友誼致敬的世界;一個處處要安全部門的橡皮圖章、時時要簽署才能放行、在在都有特別註記的世界;一個已經不再是短時間的陣痛過程,卻需歷經長期恐懼、變動永無休止的世界。這一切的一切都像為廣大挨餓人民所設置的食堂。她自忖道:我們到處共享泥濘、廢墟、告發。她看見一個從雲母與水晶中延伸出來的黑暗國家;一個建造於木板、水泥袋之上的世界;一個警犬聲大作,到處都是鐵絲網的世界;一個大樓蓋到一半就會改變用途、老在原地打轉、窒礙不前,人們也就永遠不會醒的世界。

這世界在永不停歇的雨中,在永無終止的無聊口號中苟延殘喘。木偶與機器人的世界,無邊無際控訴的世界,報告、委員會、強制簽名、人民法庭、評估教學成果、指示、犯罪警察的法規、被揭露的意圖、法律情感、行軍、年輕人聚集,到處都是鐵鍬、尖鋤、石礫、勞力活兒;無窮無止的檢查、坦白;藍色的襯衫、短上衣、排著隊的孩子……瑪莉亞再也受不了了。她要的是個一方小島,一汪深泓碧綠的海,大浪打來就會把這一切全淹沒的海洋,春、秋分時會被海浪沖上岸的海草,潮來潮往、浪起浪落好將一切都拋諸腦後。

她身邊身著軍裝的軍人如同一團陰影,他們的交談也變得如此模糊不清。大家高談闊論著音樂文化,那引起西方抵制的第六條款。

聚集、結束、成功。無終止的群眾遊行、在平台上發表演說、施放白鴿,響徹雲霄的口號、報紙上浮誇的聲明、散發傳單、噤若寒蟬、官方說法、資產階級的滅絕、一桌子吃飯的都穿灰不溜丟的套裝、消滅利己元素、整班整班青少年結結巴巴背著樂觀的詩歌、裱著史達林或威廉.皮克的畫像。這就是她所生活的世界。

穿長裙的這些婦女,這些成列遊行的標語牌森林,她們裹著嚴肅保守的襯衫,複誦著樂觀進取的口號。所有正式的會議中,瑪莉亞對那些聲音低沉的與會人員都敬而遠之,對那些跟西方小資階級妥協的人都避之猶恐不及,所有這些黨員都跨過了滿是殘枝落葉的院子,朝著被西方甘霖浸溽的屋頂走去,就像巨型蜘蛛踟躕爬行一般。她再也不回答那些自以為可以瞞騙所有人的評斷,在黨員面前她保持沉默寡言,他們雙腿盤坐,衣袖高高捲起,繫著大吊帶,在海鷗俱樂部的椅子上晃來晃去,再三唱著年輕時的共黨歌曲。她躲著那些公開表示支持某個政治陣營的人──其實十五年來,他們根本就從沒支持過。這一切都困擾著她、囓食著她。她有千百個疑問,她覺得很孤單,不過這倒因而降低了她對衛格爾與布萊希特的反感。布萊希特唯有在被問及為何因官方的假仁義道德而犧牲了自己嘲諷的天賦之時,他才會運用此一天賦。所有這些想當模範樣板的人,犧牲了自己的敏感度、自己的藝術、犧牲了所有他們對主政者無情批判的細膩性。

她再也受不了了。●

■作者簡介:

賈克-皮耶.阿梅特(Jacques-Pierre Amette,1943-),法國諾曼地人。長、短篇小說家、劇作家、記者、編劇、文學評論家、傳記作家等等,著有近二十部小說和十餘部劇作。其中,《布萊希特的情人》以布萊希特為靈感杜撰而成,並獲法國龔固爾獎,本文為該書精采節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