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沒有回郵地址」

2007/04/26 06:00

◎思理

她來校區演講的時候,她出版的回憶錄《No Return Address: A Memoir of Displacement》,我已經快要讀完,只剩下最後一章了;正讀到一個活潑美麗、承襲父母正義感對新大陸充滿憧憬的青少女,努力學習適應一個新的環境。

在等待她出現講堂之前的片刻裡,在我腦海裡浮現的,仍然是那個不願坐飛機選擇搭輪船漂洋過海,在風浪中努力把過去所有的悲愁拋在腦後勇敢地往前看的早熟的少女。五歲,她父親因政治因素被打入水牢,健康大受折損;八歲,父親身亡。十歲,母親申請去國離鄉,離開共黨統治的羅馬尼亞,因此失去了她原先的職位,只能淪為代工,母女倆相依為命。四年後,她們終於等到出境的許可,成為聯合國救濟下的難民,先後在巴黎、布魯塞爾、法蘭克福等地待過數月,等候來美的許可證。

她抵達講堂了!她走到講堂最前面的課桌前,放下手提包,取出她自己的那本回憶錄。她,一頭及肩灰髮,背已不再挺直,一襲深灰色套裝,跟我腦海中那個在輪船甲板上,在一片霧中進入哈德遜港,全船第一個看見自由女神像時,又跳又叫的十五歲少女,相距甚遠。

只有在她朗讀回憶錄的篇章時,她的神態她的表情,漸漸消除因歲月因滄桑因歷練而產生的距離,她漸漸又回到那個既聰明又詼諧的女孩。或者應該說,我漸漸可以把眼前的她跟書中的她連接起來。

她曾經幾度回去歐洲,或講學或旅遊,可是就是沒有再踏上祖國羅馬尼亞的土地一步。觀眾問她:以後會不會回去?她很果決地說,不會。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絲毫眷戀。

十六年前,她那曾經因猶太血統被關進集中營差點被送進煤氣室的母親,因心臟病過世,她遵奉母親遺囑,將骨灰帶去以色列,算是落葉歸根。她母親曾經說,只有在死後,她才能夠不去理會現實的政治情況與理念上的衝突,而安安心心地躺在血統中的故國土地裡。在德國法蘭克福轉機飛以色列的時候,即使出示醫生的證明,裝骨灰的盒子,仍然受到海關人員的大量質疑。最後,幾經解釋與海關上級人士溝通才准放行。她在書中提到這點時,很無奈地說,當年差點被燒成灰的媽媽,現在以骨灰過境,竟然被懷疑是顆炸彈。真的是相當諷刺。

她母親喜歡種花,母親過世後的兩年中,她沒心情整理庭院,要在兩年後那一個說不出所以然的時刻,她像是為了忘記過往一切的悲愁,一鼓作氣地開闢出一片花圃來,為她的父母親、親人、學生、好友,栽種不同的花卉。為紀念父親,她種了康乃馨,因為這是父親的最愛,雖然她對這種花敏感。為女兒她種了各種不同的莓果和豆莢,就為了從泥土中,吸取那份甜蜜滋味。為母親,她種了各式各樣的花朵,像紫羅蘭、百合花、雪花,最多的卻是玫瑰花,各種不同名稱的玫瑰。玫瑰,嬌貴,刺多扎人,易受天候蟲害,花期不長,卻能展現無比的美麗。

她在我快要讀完的書上,用她爬過樹贏過棋種過花的手,用她不斷著作的手,簽名題字。●

註﹕Anca Vlasopolos,現任密西根州偉恩州立大學英文系英文及比較文學教授。除了文中提到的回憶錄,她還有其他的作品出版,如今年出版的詩集,《更暖和世界裡的企鵝們》(Penguins in a Warming World)和《新貝德福特的武士》(New Bedford Samurai)。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