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改變社會的範例

2019/07/10 05:30

◎王丹

◎王丹

上個週末,紐約數百萬人聚集在街頭,觀看盛大的同志遊行。同志遊行一年一度,今年格外引人注目,因為今年,是著名的石牆運動五十週年。五十年前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一家叫做「石牆」的同志酒吧外面,臨檢的警察與當地的同志族群及其支持者發生了激烈衝突,長期被社會歧視,被警察騷擾,被法律打壓的同志族群的怒火,化為第二天的同志遊行,美國平權運動的歷史就此展開。為了紀念這場抗議活動,紐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彩虹和平權的標誌,整座城市都沉浸在「驕傲」的氣氛中。

但是還有誰記得從前的歷史嗎?五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二十年前,美國同志運動的景觀並非如此。曾經,第一次的同志遊行,只有五千人參加,他們遭受的,冷眼多於熱情;曾經,也出現過美國版的「葉永鋕」事件,年輕的大學生無法承受同學對其性向的霸凌,絕望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曾經,像《斷背山》這樣的電影,都會在放映的時候,受到當地宗教團體的抗議和輿論圍攻。而這些「曾經」,有的距離今天並不太遙遠。今天,不僅同志已經可以結婚,甚至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已經出現了公開同志身分的候選人,而且籌款成績已經超越了民主黨最有人氣的前副總統拜登。今天,如果有人說,美國以後出現一個同志總統,恐怕不會有人覺得不可思議。這一切,都是怎麼發生的?這樣的巨大轉變,是如何實現的?我覺得,追尋這樣的問題,才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首先我們要肯定勇氣的重要性。想想五十年前「石牆」暴動之前,那時候的同志族群被社會視為怪物,敢於公開自己的性向的人要承受的壓力之大是現在的人無從想像的。但是仍舊有人站了出來。當年的照片現在刊登在各大媒體上,那些第一次同志遊行的參加者,神情遠比今天凝重,看不到什麼快樂,可以看到的,其實是勇氣。沒有這批人的勇氣,就沒有同志得到法律和社會平等對待的今天。同志平權運動堪稱少數人改變多數人的範例,而當我們審視這個範例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忘記,勇氣是多麼的重要。其實不僅是同志運動,所有的社會運動,所有的社會進步,都是因為勇氣才有可能成功的。要改變歷史,改變社會,有的時候,真的不需要雄才大略,甚至不需要多麼強大的支持,勇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接下來就是堅持的重要性。從「石牆」運動到現在,已經五十年了。即使是在美國這樣的被認為相對多元,自由,開放的社會,要接受同志族群的平等存在,也需要五十年這樣長的時間。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運動的支持者們經歷過很多巨大的挫敗,例如80年代愛滋病的流行,對於同志運動就是巨大的打擊,明明是醫學問題,但是一盆盆髒水都潑到同志身上。飽受歧視的同時,還要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離去,老實說,是很容易令人沮喪並進而放棄的。當你幾乎看不到曙光的時候,還要不要繼續走下去就是最大的選擇題。有些人選擇有希望的時候才繼續走,所以他們放棄了;有些人選擇即使看不到希望也要繼續走,所以他們成功了。美國同志運動的先驅們,就是後者。

美國同志運動爭取到的,絕不僅僅是運動本身的成功。這個運動,對於人類社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範,告訴我們,不管我們現在多麼弱小,不管環境多麼令人絕望,只要有勇氣和堅持,我們就可以改變社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