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比道理更重要的

2019/10/23 05:30

◎王丹

◎王丹

人的心中有各種各樣的執念,按照佛教的思想,放下這些執念才能完滿自身。這些執念,所指的主要是欲望以及情緒,貪婪,瞋怒,嫉恨等等。其實,還有一種執念,比欲望更隱蔽,但是對人的影響更深。這種執念,就是觀念,思想,信仰和理論。這樣的執念,往往以革命和理想的面目出現,因為對於浪漫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充滿了吸引力。

太多的人沉溺在對於信念的堅守中,這是世界充滿無意義的爭辯的根本原因。說其無意義,是因為其實很少有人願意在爭辯中認輸,即使他內心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雖然無意義,但是我們還是樂在其中。一般性的爭辯無傷大雅,明理的人笑笑就過去了;甚至,做為討論和思辨的訓練的辯論,也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最可怕的,就是一定要分出是非的爭辯。對於人類社會的和諧來說,這樣的爭辯,簡直就是一劑毒藥。因為我們往往不太會通過這樣的爭辯修正自己,反而會因為這樣的爭辯而堅持原來的看法。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把道理這件事,看得太重要了,而忘記了,其實有很多東西,比道理更重要。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他的小說《相遇》中曾經針對人性,有過一段精闢的分析。他說:「在我們的時代,人們學會讓友誼屈從於所謂的信念,甚至因為道德上的正確性而感到自豪。事實上,必須非常成熟才能理解,我們所捍衛的主張只是我們比較喜歡的假設,它必然是不完美的,多半是過渡性的,只有非常狹隘的人才會把它當成某種確信之事或真理。對某個朋友的忠誠和對某種信念的幼稚忠誠相比,前者是一種美德,或許是唯一的,最後的美德。」

一些批評者認為米蘭.昆德拉是犬儒主義者,尤其是在跟做為鬥士和啟蒙者的哈維爾對比的時候,更顯出米蘭.昆德拉的消極和負面。按照上面的論述,這樣的對比似乎有一些道理,因為如果我們同意米蘭.昆德拉上述的說法,那麼就沒有「堅持理想」這件事了。如果所有的「道理」都是「不完美的」,「過渡性的」,那麼我們在這個世上的言行和社會的制度,到底要尊奉什麼樣的原則呢?這不是虛無主義嗎?而虛無主義往往與犬儒主義相互支持。不過在我看來,米蘭.昆德拉在這裡所表達的意思,並不是要人們放棄為了美好的「道理」而去堅持追求的精神,他只不過是希望我們不要把「道理」變成一種執念。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其實是不存在真理的,所有的「道理」都會隨著各種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你當然可以有自己的選擇,當然也應當忠實於自己的信念,但是,一個人不能自認為自己掌握的是真理,因此而拒絕開放其他的可能性。

米蘭.昆德拉提到了友誼的重要性大於對信念的堅持,是因為他看到了在烏托邦主義的旗幟下,那些「為了信念不惜犧牲一切」的想法是多麼地危害人心。這樣的想法,跟雨果在《九三年》中提出的「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是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有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闡述的路徑不同。雨果強調的,是悲憫之心比革命重要;而米蘭.昆德拉強調的,是人與人的關心中最柔軟的部分――友誼,不應當被對於信念的執念淹沒。但其實,二人講的都是一件事:

人性,比信念重要。●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