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捷運浮世繪

2007/06/18 06:00

◎雷驤

我站在捷運月台上,放眼望去,露天高架的軌道延伸,遠遠馳來的列車,像似一條趴在起伏路面的多足毛蟲,它不方不圓的頭上亮起兩枚眼睛,隱埋腹底的連排滾輪不動聲色地疾駛前來。司機員煞停之處,裝置兩架拍錄月台的監視器,一近、一遠,正好映出每一扇門啟處乘客的上下(圖1)。

捕捉車廂裡的動靜

我一面興味盎然地看著,手上舉起一枚名片大小、不超過160公克的數位相機,輕按快門,當下的影像便收錄進小小的磁卡裡了。這樣接近「直視」的圖樣紀錄,一切毋須調整──也幾乎無可調整,焦距、光量都交由電子測定去辦,你所能做的,只有畫面涵蓋和角度間,不斷地選擇、判斷,思索你眼前所見景像的意義。此舉與往昔依靠複雜的透鏡操作、經過微妙的粒子聚合,沖印得來細緻、精確的傳統照相,結果的意思大不相同。

車廂裡十分熱鬧,有一排人幾近老僧入定似地閉目養神,卻一律朝前伸展他們的腿、褲和各種款式的鞋襪(圖2);幾個放學的制服女孩,疲累入睡抱成一團(圖3)。列車經過某段彎道的時候,斜進窗來的日光,影子在乘客、地板間迅速挪移。一個男客路經你面前,快門將他舉抬的長褲腳凝定住了,彷彿在車廂裡舞蹈(圖4)。有時候你望出車窗之外,平行的公路橋端,幾輛黑頭頭車彼此追逐;路經玻璃帷幕大廈的時候,鏡面映照出長長的車廂穿越。你食指輕扣,影像俱都錄進磁卡。尤其,當設定在快速連續拍攝的狀態,快門簡直像你眨動眼皮一樣輕易,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經驗。

當下如同眨眼,在相機中定格

在此幾乎毋須什麼機具的知識與技巧,畫面自動顯現在名片大小檢景平面上,你取下當刻直面的圖像,它就此永久定格!這機具雖也歷經逐步改造過程,達到當下猶如眨眼拍照的形態,我敢說:另一種審美領域也將形成。

有人說,自然界的信息先是以「密碼」形式,如光波、聲波、力波等,透過人類的連外感官:眼、耳等感官接受,進入大腦解碼,而後被感知。

當我們收受這些密碼產生感動,而意圖回憶、模仿、重現與再生,此即為「藝術創造」的原生動機。以影像為例,光波密碼的再現,人類歷經過種種方法,諸如徒手的繪畫描摩、鎳化銀粒子的聚合,在二度平面上產生景像深度幻覺、透視感等等。而與「密碼」同時顯現的,則是這些方法手段的特徵,譬如:手繪的筆觸,攝影作品上微妙的調子。這些原非「密碼」本體的添加「質地」,由於人們釋讀時的種種感情因素,往往變成藝術表現上至關要緊的東西,所謂藝術史上稱之為「風格」。

凝視台北人,滿載訊息

那麼當代由操持簡易的電子相機即時完成,這些數位掃描的點和線的「質感」呢?也許與透鏡在傳統軟片上形成的質感相較,它極其「平滑、單調」,不足以負載做為藝術品在一定面積上豐富的訊息量。然而,它的操作環境已全然不同了!它的輕薄短小、不具入侵性,它的簡易──毋需後製,無論紙本存留或電子傳輸,特別是它的普及性(包括附屬於電話手機上的一個功能),已根本地畫出人們對影像擷取、存留和判識的新界域!

2007年台北電影節在各種競賽獎項之外,特設了一個往年沒有的門類,即「台北主題獎」中,以平面照相的「連作」,靜態展出的觀摩。看起來,意旨與上述因硬體改變的攝影審美新趨勢,十分貼近。

主辦單位強調創作媒介將以便利性為主,「降低參與門檻,擴大創意來源」,鼓勵更多人拿起攝影機,留下台北的影像。蓋城市的生命來自於生活其上的人,主題遂定為「台北人」。

這一項徵求是以多幅照相為一組(十至十五幅),而非嚴密地以獨立一幅為表現條件,對一般市民而言更容易著手。同一元素可採反覆平行的表述;同一情境也可以多角度、連續性地述說。這一種直觀的圖景記錄方式,相較於單幅作品──那些獨俱慧眼的攝影家們,以「決定的瞬間」按下快門,拍攝起來自然寬鬆從容得多,允許用複數影像來描寫場景,堆砌主題的力量了。另一方面,電子相機的儲存量也足以應付需要(不滿意的隨手刪去),以電子檔交件,一切後續的列印輸出,交由主辦展覽單位完成即可。

這果其是空前便捷的參賽條件,同時,我們或者也可以這麼說:用眨動眼皮式地拍下照片,才是紀錄圖像的合理途徑呢!

不是嗎?要麼你就回歸「不與攝影術爭勝」的徒手繪畫時代!至於電子攝影的藝術風格、審美與評價,則有待長期發展之後去尋找、建立。

稍縱即逝的時間幻術

想起若干年前,台北捷運通車不久,我花了整一年的時間,繪寫了《捷運觀測》一書,還記得我攜帶紙筆在車廂裡速寫的情形。台北人盛裝出門,對搭乘從新奇摸索到習慣倚賴──我畫下對座的女士撲粉、上睫毛膏;另一旁表情豐富、手勢誇張的兩個失語者的無聲交談……雖然我畫得很快,也得好些時間,觀察或許深刻,畫幅看起來風格獨特,卻無奈許多景像稍縱即逝……

現在,我信手按快門毫不猶豫,拍錄下任何接眼時觸動我的圖景。當跨進另一節車廂的時候,幾個年輕人交互用數位相機拍照(圖5),有的嘗試在欄杆與把手間閃爍取景,構圖明白地出現在機背上,他們在嘻笑中自由晃攝,也許正在書寫屬於他們的「捷運觀測」吧。

我轉頭看到一個對著車窗的女童(圖6),她的容顏與外面樹叢葉影重疊,枝葉紋理爬上她的小臉,愣眼中,我們彷彿見到女童老去。●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