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專欄】 瘟疫中想想人生的意義

2020/05/13 05:30

◎王丹

◎王丹

2014年一個冬天的早晨,麻州大學哲學系教授約翰.卡格(John Kaag)正要穿過哈佛哲學系所在地――威廉.詹姆斯樓(William James Hall)――去哈佛大學的韋德納圖書館,一名年輕的哈佛學生Steven Rose從樓頂直墜而下,自殺身亡。目睹這悲慘一幕的卡格教授深有感觸,這些感觸驅使他思考本來就屬於他的思考領域的大哉問: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放棄生命?我們如何避免陷入這樣的絕望?是什麼讓活著更有意義?帶著這些問題,他重新深入研究了美國頂尖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是的,那個學生就是從以他名字命名的大樓跳下來的――的心理學研究成果,因為後者探討的,正是這些觸及人性深處的心理因素,或者說,正是人生的意義。

前不久,卡格教授的著作在普林斯頓大學出版了,書名是《生病的靈魂,健康的內心》(Sick Souls, Healthy Minds)。《紐約時報》在發表書評的時候提醒讀者:在Covid-19病毒肆虐世界,無數人把自己關在家中的時候,我們可以學著煮飯,可以追劇,可以運動健身,但,也不妨,來看看卡格教授,對於詹姆斯關於人生意義的論述的介紹。我認為這是個很中肯的建議。經歷這樣的長時間自我隔離,面對病毒的無奈,看到那麼多的死亡,未來還要面對前所未有的經濟蕭條,已經有專家警告,或許,在這一切不幸之中,我們還有一件事要去對付,那就是公眾的心理健康。換句話說,大的災難,很容易讓人懷疑人生。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對於人生的意義,進行過認真的思考呢?至少,威廉.詹姆斯有過。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被稱為「美國心理學之父」。他的《心理學原理》一書可說是心理學家的經典著作,對於人的意識,記憶,想像,情緒等各種心理現象進行了詳盡的討論和分析。他提出的最為人所知的概念,就是「意識流」,即人的意識是一種不間斷的流動,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因此而連結在一起。這樣的心理學概念,後來成了一個文學流派的思想基礎。對於詹姆斯來說,認識人性、揭示人性就是他最關心的課題。

我無意介紹專業性太強的心理學知識,這些知識只有化為對於人性的精闢呈現,才真正具有社會功能。而詹姆斯的一些有關人生意義的論述,現在也許正是時候,拿出來跟讀者分享一些,看看是否可以在迷茫的世事中,讓你看到一些人生的圖景。

詹姆斯強調一個人的自由意志的決定作用,他認為人的命運是可以經由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改變的,他的名言就是:「改變你的想法,就能改變你的生活。」在這裡,詹姆斯強調的,是思考的重要性,他說:「人的思想是萬物之因。你播下一個行動,就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就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就收穫一種命運。」既然思考這麼重要,如何正確地認識問題就是重點。詹姆斯給我們的人生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

「先以現狀接受所有意外,然後再想辦法克服不幸的結果。」

「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我們記住所有事,會跟什麼都記不住一樣不幸。」

「人的難題不在於他想採取何種行動,而在於他想成為何種人。」

「真正的文化是以同情和讚美為主,而不是以憎惡和輕蔑為主。」

讀讀威廉.詹姆斯吧。有時候,嚴肅學者端出的心靈雞湯,還是值得我們去品嘗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