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科學就是一種想像

2007/07/18 06:00

◎王丹

Bill Bryson的《萬物簡史》是從「如何建造宇宙」開始的。這樣的開始似乎註定告訴我們一個簡單、但是似乎總被人類忘記的道理,這就是古人說的:生亦有涯,而學也無涯。

我從來覺得,知識遇到宇宙論的問題,就只能舉械投降,從科學回歸到想像,比如:現在我們都知道,宇宙擴張之前,其實什麼都不存在,空間是隨著宇宙的擴張才產生出來的。但是好奇的人一定很奇怪,那麼宇宙形成之前,世界是什麼樣呢?《萬物簡史》告訴我們說:「我們的宇宙,是從啥都沒有的情況下開始的。」坦率講,這個答案等於什麼都沒說,因為它連想像的空間都沒有給我們留下,關於宇宙之前,就只能排除在科學之外了。

顯然,知識系統本身是一個循環系統,當知識發展到極致,就只能回到蒙昧狀態,回到原點。這聽起來有點讓人氣餒,但是如果我們正確理解這種荒謬的意義,對人生和精神的開拓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只有了解知識是沒有盡頭,甚至是無法窮盡的道理,我們才能把求知看成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目的。當求知變成一個目的,求知的人就會被到達目的的奢想束縛,自己的一生成為一個不可能的事情的試驗;相反地,如果我們把學習、求知當做人生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全部意義其實就是讓我們當下的生活更加充實,這樣才可能真正達到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自由。

讓我們看看Bill Bryson對於宇宙創生的描述:「在啟動後的第一秒內,重力跟支配物理學的其他力量相繼產生。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宇宙的直徑已經從零延伸到一千兆英里,而且還在快速擴增,這時候出現了大量的熱,使溫度升高到了一百億度,足以開啟創造較輕元素的各種核反應。初出爐的元素絕大部分是氫和氦,偶爾會夾雜一丁點的鋰,然而頭三分鐘完畢時,這個宇宙以後會囊括的物質,98%已經誕生了。」

這樣的描述,跟世界上各種宗教和神話對於宇宙創生的描寫是如此驚人地一致,這說明了什麼?基督教的教義當做可以從中得出宇宙是神創造的結論,但是在我看來,這恰好說明,所謂空間、時間,這些隨著科學發展逐漸成為人類認識世界的基本結構的概念,其實不過是人類在有了認知以後自己創造出來的想像;所謂科學,所謂真理,其實就是一種想像而已。只不過那是一些得到社會最大共識的想像,成為了社會行為規範的基礎的想像,於是就顯得神聖不可侵犯了。否則,如果真的存在戰無不勝的真理和邏輯,有誰能告訴我宇宙創生之前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承認這個道理,科學和真理才能不被濫用,人和知識之間的關係才不會本末倒置,虛妄的理論才不會成為行為指南,而異端才能夠得到尊重。●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